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1-15
眼下正值晚稻和玉米收割的季节,在寿阳县景尚乡、解愁乡等村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秸秆打捆机、运输车、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所到之处,秸秆有的变成了碎草还田,有的变成或大或小的草垛,被送往工厂变成饲料或燃料,实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日前,记者在寿阳县景尚乡禹家寨村的农田看到,农机操作员正驾驶着秸秆打捆机在田间穿梭作业,翻晒秸秆。打捆机所到之处,秸秆被“吞”进机器,经过压实、固定,变成一个个金黄色的圆柱形“秸秆卷”,依次摆放在田地中,运输车辆来回转运,一场“变草为宝”的转变由此开始。
“通过秸秆离田打捆,可以在不焚烧秸秆的前提下把秸秆进行处理,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我们一共要在朝阳镇、景尚乡、松塔镇、羊头崖乡完成15万亩土地的秸秆综合利用,一共能给农民增加约150万元的收入。”羊头崖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红斌介绍,打包好的秸秆有些能做饲料、有些能做有机肥。秸秆离田再回收,不仅解决了农户秸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让农户省时省力,更能让秸秆实现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增加了玉米的附加值。
与此同时,在解愁乡安胜村的田野里,也是一番忙碌景象。旋耕机提早上班,开始在收割后的土地上作业。农机操作员熟练地调整着机械,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整理。
寿阳县土坷垃合作社负责人付明堂表示:“今年,土坷垃合作社承包了2500余亩土地,选择了秸秆还田的方式。通过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的质量,来年春播一亩地可节约化肥20斤左右,再加上政府补贴,一亩地可减少成本60块左右。”
秸秆综合利用,把昔日的“生态包袱”变成了如今农民眼中的“黄金财富”,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寿阳县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秸秆田间收集、储存运输、加工利用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思路,将种植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养殖业的饲料和菌业的袋料。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发展秸秆离田、收储、加工利用,有效推动周边区域秸秆处理向“资源”转变,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增加了农作物秸秆的附加值,提升了整体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23年,该县农作物秸秆总量达32.832万吨,综合利用量30.21万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
寿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鹏表示,未来,该县将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秉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元化措施的原则,大力推广“绿色种养促循环”综合利用模式,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李娟 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