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昔阳

走出蝶变奋进路

—— 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以人居环境提质牵引产业业态升级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0-28

以统筹理念育强乡村发展动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立足“名村示范型”定位,以新形象、新理念、新思路主动求变,成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振兴新样板。

“双优”并行

绘就人居新画卷

大寨村面积2.034平方公里,通村公路在虎头山间蜿蜒盘旋,连接起次第梯田、果园与林木。山顶俯瞰,乡村格外清新。

而漫步村中,则另有风味:一尘不染的路面上打理整齐的民居错落有致,怀旧感满满的窑洞小院古朴典雅,令人流连忘返。

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大寨村首先以“垃圾不落地”为指标,统一购置了垃圾桶58个、垃圾分类亭3个,智能分类垃圾点1个,从小切口入手带动人居环境切实提升。同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经营户、游客“五类人”,突出服务、管理、引导,实现“无味、无臭、无废、无苍蝇”四个“无”。

李怀莲是大寨村的一名网格员,采访当天她正在挨家挨户走访,告诫村民要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和主要干道的生活垃圾、杂物。和李怀莲一样的引导员在大寨村一共有五支队伍,分别是网格员、保洁员、办事员、监督员、核查员,他们除了发挥网格员宣传引导、保洁员日常清运、办事员服务保障、监督员监督反馈、核查员督导验收职能外,还积极在线上推送垃圾分类知识,并发布宣传片、推出“红黑榜”等,激发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除试点先行强引领外,大寨村通过全员发动强创建,依托“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实行班子成员包片、包村干部包村、村“两委”成员包街、网格员包户,在亮身份、做表率、见行动中,引导村民自主收集、自觉分类、定时投放,实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目前,大寨村已经成功通过第一批垃圾分类村验收。我们将以更好的形象释放大寨名村效应,带动村庄发展。”大寨镇党委书记毛瑞涛表示。

“三产”盘活

奏响发展最强音

作为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名村,一直以来大寨村以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导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深入推进,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优势、挖掘潜能成为大寨人思考的新课题。

大寨人的回答是“用‘三个盘活’抓产业业态”:

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5名硕士研究生到村工作实效,全面参与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

盘活特色资源——与山西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开展了谷子、高粱、荞麦、芸豆等育种试验,发展五彩梯田经济。

盘活闲置资源——投资、运营两条线推进,包括集体资产和闲置宅基地资源,对柳树院、梧桐院9户后建房屋进行拆除,并通过“EPC+O”模式对柳树院进行整体开发。

今年以来,昔阳县把深入实施文旅项目作为叫响“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的重要抓手,大寨民宿窑洞项目立足大寨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古村落等资源禀赋,依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火车皮式窑洞进行开发建设,以商业餐饮、教育研学、特色民宿为主要业务,一院一特色打造不同风格的民宿品牌,让游客更具体验感。同时,大寨民宿窑洞将与武家坪街、孔家沟民宿、石马寺等景点一体开发,构建“大寨旅游环线”,丰富红色游、度假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模式,“民宿热”带动乡村“经济火”。

毛瑞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大寨村以“一山一食堂一场二院三街”的文旅产业布局,吸引游客50万人,直接促进集体增收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大寨正在稳步前行。

“四治”融合

筑牢治理硬基石

以环境美带动业态兴、以业态兴牵引治理强。“四治融合”成为大寨村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

自治激发活力。全村将移风易俗、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德治凝聚人心。持续开展 “星级文明户”“最美婆媳” 等评选活动,举办大寨“村晚”、送戏下乡、“村 BA”“大寨杯” 篮球赛等活动十数次。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法治筑牢根基。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百余次。通过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成为乡村治理的坚实保障。

智治提升效能。打造 “1+1+3+N” 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即1个数字可视化中心,1 个党建引领,3 大核心业务以及 N 项智慧应用,让乡村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如今的大寨,正在实现乡村建设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放眼虎头山下,大寨村跨越半个世纪的美丽接力正焕发着新的生机,激荡着绿色发展的澎湃动力,更多奋斗不息的故事将在这里精彩续写……

记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