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0-23
踏足太行山间,每一口呼吸都是自然的馈赠,每一步足迹都印刻着历史的深邃。
从寿阳方山的巍峨挺拔到昔阳龙岩大峡谷的重峦叠嶂;从左权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如画,到太行断裂带和顺走马槽风景区的自然奇观,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他们依太行东向而立,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太行山麓,不仅是一处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让心灵得以栖息、让生命得以绽放的神奇之地。在这里,观太行云海、赏太岳层林,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数星星,让人心向往之。
来吧!让我们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森”呼吸之旅,让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翱翔,感受生命最本真的美好!
太行断裂带和顺走马槽风景区:
峭壁临渊多奇观
和顺县松烟镇东南部的走马槽,与河北邢台市白岸乡接壤,属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断层地带,是晋冀的分水岭。踏上危崖耸峙的烽火台,一眼望去,太行山脉犹如万马奔腾,那磅礴气势,集华山之险、黄山之秀、泰山之尊、庐山之幽于一身。人们予以命名的王莽带、轿顶山、磨盘山、黄巢岩等众多山峦,有的如鹰飞探谷,有的如巨兽驰骋,万千气象,浑然天成。
相传唐朝末年,黄巢发动起义路经此地时,曾在这一带安营扎寨、操练兵马,因而走马槽又名黄巢寨。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经由顺德府(今河北邢台)西进,在此突破官兵防御,占领和顺县城,后来攻陷北京推翻明朝。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更是以雄伟的太行山为根据地开展斗争,创建晋冀鲁豫边区,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曾在此指挥抗击日寇的战斗。
走马槽方圆15平方公里,其地貌突出体现了太行山晋冀分水岭的特点,东侧是河北的悬崖深沟,奇峰绝壁,格外险峻。西侧是山西的高山缓坡,中部地势平坦、植被较少、视野宽广,是最佳的观景胜地。修复后的黄巢寨紧傍山下的走马槽村,寨门为木结构,四柱三门,总高9米,由四根木头支撑,四面均由木头横栏交叉,上面两层能瞭望四周,大门两旁几百米全部用木栅栏围着。由寨门往前行300多米,映入眼帘的是明代长城,红岩垒成的城墙沿着山坡蜿蜒而上,长约2000米,让人的思绪不禁穿越时空隧道,想象远古战马在此嘶鸣的场景。山顶有墩台、烽火台,往烽火台去,沿途要经过玉玺山、观音山、墁天垴。玉玺山形状极像封建王朝皇家用的玉玺,它的南面有一座独立的山头,背面看却像一尊观世音菩萨。登上墁天垴,视线豁然开朗,众多山峦一览无遗,东南远处,五峰兀立犹如五指撑天,下面有一座山头,活像一只大乌龟。北面山头,极像一尊古猿人头像,有鼻子、有眼、有嘴,还有偌大的肚子。肚下有一条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天险栈道通行。过了这一栈道,还有一条更险的栈道,不能直身而过,只能跪着前行。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样神奇,有时邢台山川会被雾气笼罩,上晴下雾两重天,如入仙境一般。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的景象四季如画,随时而生,应季而变。最妙的景象是在夏秋两季的早晚,凌晨五六点,山下万顷云海,一望无际。极目东宇,朝霞万道,一轮红日从云海边跳跃而出,在墁天垴观云海日出已成为奇观。若到了傍晚,千峰夕照,一抹余晖把峰峦沟谷装扮得金红透亮、美不胜收。有时云海翻滚,忽晴忽阴,飘忽不定,变幻无穷。到了金秋时节,满山遍野的各种植物叶子,经过风霜雕饰,赤橙黄绿,斑驳迷离。冬季降雪之后,放眼望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蔚为壮观。在炎热的盛夏,走马槽是一个避暑游乐的好地方。
左权龙泉国家森林公园:
太行画廊景如画
左权旅游资源以山水的神奇峻秀闻名全国,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号称“太行大画廊”。处于“大画廊”内的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山水林洞俱全,自然风情与地方风俗相融,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领略太行风光的理想之所,是山西省内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左权县城东南10至35公里的晋冀两省交界处,跨堡则、桐峪、麻田、泽城四乡镇,清漳河和207国道纵贯南北。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建设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4119.6公顷。园内植被茂盛、景观奇特、内涵深厚,拥有景点72处,分龙泉沟自然风景观赏区、五台寺风景区、北天池亚高山草甸自然风景区和千亩川休息区四个景区。现已形成了以古牌坊大门、龙泉湖、龙泉瀑布、龙窑寺、密林峡谷一条沟为主的四点一线旅游格局。
公园北端入口处行走1.5公里左右便进入龙窑寺景区,其地势险峻、奇峰林立、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面积达363.4公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26处。主要有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位于悬崖峭壁溶洞内的龙窑寺建筑群、唐代十龙神庙建筑群和三仙洞、龙洞瀑布、龙泉月牙湖、峭壁挂松、雾绕林海等景观。其中,龙窑寺也叫雷音寺,被誉为中华溶洞第一寺,它建在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天然山洞内。
岩洞高50米、宽36米、深51米,洞内原有三层院落,依势建有30余间房屋,各有佛像。顶有“一线天”,有字迹若隐若现,称“神龙显灵”。从山下望雷音寺,巍然矗立,令人肃然起敬。南北朝时期,该洞被改造为雷音寺。该寺特点鲜明,风格独树一帜,将寺庙建在溶洞中是宗教史和建筑史上的创举,填补了我国溶洞寺庙建筑的空白。
寺庙布局严谨、结构巧妙。洞内廊柱房壁各依洞壁形状而建,产生错落有致的视觉审美效果,寺内环境幽雅肃穆。雷音寺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以佛教为主,佛、道、儒兼容,属三教合一,举国稀有。溶洞顶部有摩崖石刻,上书“梵天佛地”。钟楼、鼓楼合二为一,一楼两用,实属罕见,因此专家学者考察后无不称奇叫绝,令游人赞叹不已。朝拜紫气缭绕的雷音寺,向前可看见唐代高僧元宗和尚的舍利塔。塔建于高大的石质基座上,造型庄重、简洁、肃穆。塔身掩映在林间,清幽朴素,有诗云:“低低砖塔似平常,四面青山当护墙。洞寺本非空想物,千年舍利守其旁。”这里有雷音寺出土的清代国库金砖,保存完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寺脚下峭壁上有灵泉洞,泉自石出、清流不息,形成20多米高的灵泉瀑布,因瀑布如龙之吐,故曰龙泉。洞内云雾迷蒙、深不可测,此为古辽阳八景之一“龙泉飞瀑”。清澈的泉水从百米高的悬崖中下部的溶洞中喷涌而出,形成别具一格的溶洞天河景观。它冬为玉柱、夏为琼浆,后来被乾隆皇帝加封为“通利侯”。
距此不远,有卧龙潭,潭水如镜,山姿倒映其中,似游龙戏水,四周山崖环抱、幽绝至极。相传此地为商朝武成王黄飞虎封神后的养尊之地。喝着天然纯净的龙泉水、呼吸着纤尘不染的新鲜空气,闻着野草、灌丛、花团散发的清香,一步一景、步移景异,如诗如画、如入仙境,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拾级登上龙窑寺悬顶,进入千亩灵川观赏区。这里海拔最高,可望绵绵太行。远眺莽莽林海,犹如翠绿屏障;古松怪柏,挺立峭壁之间;千亩灵川,恰似碧毡绿毯。大自然的潇洒坦荡尽在眼前。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禽褐马鸡、角雉和一类保护动物金钱豹栖息其间。在南北天池上有百色林海、孤松草甸、古柳怪林、无底洞、小天井、仙人桥、龙驹岩等景观。太行名峰天池山为日出日落时涌出“佛光”之地,山上建有天池寺,自古有避暑胜地之誉。
进入公园中南部的小阴沟一带,有一片古山寨胜境,悬崖拔地而起,如刀削斧劈,石壁上刻有古代岩画。沿峭壁凿有狭窄的栈道,顺着石头小径行2公里左右,可见马武、岑彭山寨,其四周山峰古怪、万石奔涌,大有原始荒古之风情。相传,东汉大将马武与王莽比武被辱,遂马踏考场杀出长安,来到太行,见此处易守难攻,便占山为王。后来汉光武帝刘秀落入王莽之手,被押送回长安,路经山寨,于是便发生了“檑木滚山石寨”的“太行救驾”一战。幽谷深洞中,山寨遗迹犹存,还有刘秀的“压惊石”“饮酒台”等遗存。出山口,河对面为“画佛岩”。岩画神秘古奥,世所罕见,岩石经水冲刷后,悄然出现观音菩萨坐像,并有“同造富贵”等字隐现,有很高的观赏和考古价值。
纵观龙泉胜景,融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是良好的环境教育、科普基地,是修身养性的理想胜地。于此品泉、观翠、登山,人鸟同乐,感受佛教文化,其乐无穷!
寿阳方山:
山清水韵释道深
寿阳方山属太行山系,位于寿阳县境内东北25公里的寿、盂两县交界处。仰望山形,如蝙蝠展翅,因此晋朝时赐名神蝠山。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因山形四面方正,得名为方山,又因寿阳方言中“蝠”“方”音同而称为方山。
方山是一座文化名山。相传,太上老君在此点磺种炭、寿星仙翁撒籽成药、春秋战国程婴藏孤。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篆刻家、医学家傅山,清著名史志学家祁韵士,清“三代帝师”、政治家、书法家祁寯藻等历史上的名人多次来此拜谒、游历、题碑、作诗、捐赠、避暑。这里名篇佳作群集,人文古迹遍地。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方山厚重深远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累。
方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既是佛教圣地五台山南侧,同时又是目前全国最大最古老的华严道场。东晋时,方山开始有了佛事活动。唐开元年间,皇室成员李通玄为避宫廷内乱,隐居此山,历时五载,潜心研究佛教圣典《华严经》,著享誉中外的《新华严经论》,煌煌经文浩瀚,名播四海、声振东瀛,并建方山寺、昭化院。可以说,方山因李通玄而声名鹊起,《华严经》因方山而得以传承。之后,历代著名禅师宗胜、宗悟、衲云、明让、明讲等都在此诵经传教。近代以来,战火纷飞,方山同样经受了岁月煎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方山寺被烧毁,所藏经卷荡然无存,名人石碑断裂残损,成为方山历史上的惨重劫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寿阳县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在方山造林,绿化成效日显。1992年10月,方山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3年,由亨元公司出资,科学合理开发方山。春秋五载,风雨几度,极具唐风古韵的方山寺重现于万顷绿涛之中。
新建成的方山寺古朴典雅,厚重端凝。入山门殿,钟鼓楼巍峙寺前。主建筑大雄宝殿,面阔五楹,进深三间,斗拱雄硕,挑檐朴拙。藏经楼歇山重檐,木构敦实,内涵精华。水陆殿依山而建,俯瞰全寺,总揽方山。其余附属古建筑有配殿七间、回廊六间等,均次第罗列,环拱抱拥。
再至神坪金顶,更有玉皇阁、聚仙亭,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千年对峙而望;后山长老墓园,丘峰甬道,石坊碑亭,回望神蝠展翅。更有国宝文物——无影石塔,历盗险失而复得;山崖巍峨,丈八大佛,摩崖石刻,写唐宋春秋;白石塔林,安佛家僧众。另有金鳌石、龙翻石、观寨石、神虎石、金龟石,诸石形神兼备;白龙泉、黑龙泉、黄龙泉、赤龙泉、华严泉、金刚泉、飞石泉、天池,诸水各具来历。
方山山秀林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2.7%。以油松为主,杂以枫、榆、槐、杨等,乔灌草品逾千,且不乏贵树名木,仅名贵中药材就有80多种。大小动物超百种,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如金钱豹、野猪、狍子、猫头鹰、彩蝶等,极具观赏及科考价值。
方山主峰之巅,有平地2.8万平方米,山有水则灵,境内的山腰与沟壑间泉水涌溢,常年不竭。清溪翠谷,藏幽蕴秀;奇草佳木,堆蓝盖紫;珍禽异鸟,栖荫鸣绿;空气清爽,兴味盎然。在山涧石砌的小路上漫步,一浪浪白雾从脚底下飘飘荡荡涌来……俊逸潇洒、令人遐想,瞩目远望,可谓人间仙境,是天然的旅游胜地和避暑山庄。
昔阳龙岩大峡谷:
山峦叠嶂云缭绕
龙岩大峡谷位于太行山中段主脊西侧,昔阳县东南部孔氏乡境内,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目前开发面积近5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优美的山水风光、多样的植被覆盖、优越的避暑气候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龙岩大峡谷地处太行山景观变化最多、地貌类型最丰富的地段,历经喜马拉雅、燕山两大造山运动和千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沟谷纵横、套谷环扣、山奇水秀、壁立万仞、神峰鬼谷的奇绝景观。以其高亢、粗犷、奇险、含蓄、浑厚的博大气势,体现了壮阔的太行神韵和典型的“北雄”风骨。主峡谷南北贯通,两侧石壁刀劈斧削,连绵不绝,长达25公里,最宽处数百米、最窄处仅10余米,置身其中,顿感天高谷深。峡谷内有曲峡碧湖、虎套飞瀑、丹崖挂柏、巨壁长墙、奇峡三连、云顶草原、拴马巨桩、天门四开、长城古关、大院神庙十大景观。各景区或百瀑飞流、或石林奇峰、或森林草甸、或千柏垂崖,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勾连。远而望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苍苍茫茫、浩浩荡荡;近而观之,丹崖长墙、奇石怪柏,气节灼灼、铁骨铮铮;近而游之,雄、险、奇、秀,令人目不暇接,不禁感慨天地造化,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曲峡碧湖 在龙岩河的吴家岩2.5公里河段和苇地湾1.5公里河段,主河道均为南北向,河流下切侵蚀,河谷发育成典型的砂岩深切曲流峡谷景观。两侧100至130米高的红色石英砂岩绝壁陡立,甚至形成崖顶向谷内突出的额状崖,而谷底则滚石横卧,一股清溪湍流其间。河水在转弯的凹岸河段对底床掏蚀成潭。碧水清潭与水面上的红色石英砂岩崖壁相互映衬,形成丹崖曲峡、碧潭弯流的景观。
虎套飞瀑 位于龙岩河西源沟头的东西老虎套,均为巨型“Ω”状套谷。其中东老虎套开口北西向,弧长750米、套顶陡崖高130米,为外倾式悬崖。崖底因下落瀑布飞溅水花的掏蚀与岩层的崩塌而形成了大型凹洞,规模宏大。西老虎套开口北东向,弧长500米、套顶陡崖高130米。在崖顶与上游的悬谷间,有6级跌水,且各有潭,形成串珠状潭瀑景观。此处环境清洁,白石、绿树、清水、瀑布、水潭融为一体。东西老虎套崖下均有水潭,潭深7至10米,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若逢雨季,东西老虎套水量颇大,瀑流自套端崖顶倾泻而下,落差达130米的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如虹。
丹崖挂柏 在苇地湾峡谷段的崖壁顶端、三连峡小寨沟的崖顶、小套沟崖壁以及黑龙巷峡谷的悬崖崖顶或壁间石缝中,生长出株株翠柏,这些柏树或盘壁而生、或悬空倒挂,生机盎然。自崖下仰望,呈现“丹崖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的意境。尤其是苇地湾峡谷段左侧崖壁上,沿崖顶等距离生长着12棵侧柏,举目仰望,丹崖、翠柏、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天然画卷,令人陶醉。而在小套沟左侧陡坡崖壁上,柏树沿石缝上下成列,形成绿色条带,把红色崖壁分割成赤绿色条块,又以蓝天、白云作背景,远远望去,绚丽图案中充满浮雕造型与几何感,如同天空悬挂的一块彩屏。
巨壁长墙 在龙岩大峡谷,由于地貌发育处于“青年期”阶段,河流下切所形成的峡谷崖壁整体后退,不同时段峡谷发育形成的三级大陡崖呈阶梯状,由现代河谷向分水岭依次层叠排列。这些陡崖,远望,似道道长墙,蜿蜒曲折,穿梭于山间,使山体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近观,高达百余米的陡崖横贯天际,仰视崖顶,使人顿感山之雄伟,高不可攀。
奇峡三连 在东沟右侧沟口,沿北西和北东向两组节理密集带交汇处有三条并排的峡谷,峡谷长度在100米至300米不等。因三条峡谷横向上紧紧相连,彼此以岩墙分开,故称三连峡。峡间岩墙上石茬与孤石形态万千,造型各异。受节理的分割,红色砂岩岩块呈正方形或菱形坐落于岩墙之上,如同魔方一般,层层块块垒叠在一起,或整齐或错位,惟妙惟肖。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又呈现为神态各异的“变形金刚”造型,或像“机器狗”,或似“变形战车”。在岩墙的两壁崖间,沿软弱的泥页岩夹层风化侵蚀形成一条宽1米、长400余米,嵌于岩壁内的天然栈道。沿栈道穿行可由一个峡谷进入另一个峡谷,在岩墙终端,栈道展宽为十几平方米的平台。站立在平台上远望,神马峰、轿顶山,形态逼真;近观,三个以陡壁相连的“Ω”形套谷(俗称“三连套”)尽收眼底。站在台上高呼,可听到7次回音。而沿栈道进入峡谷中,可欣赏到崖壁上因差异风化形成的激浪冲滩、万佛崖、千佛龛、莲花石洞等景观以及峡头崖间的清泉。
云顶草原 在龙岩大峡谷东南侧的虎寨岭及南侧的东二迪,为海拔1100米左右的残留古老剥蚀面。其地形开阔,起伏平缓,土层较厚,植被繁茂。其中,虎寨岭东西宽300米至600米,南北长4000余米,当地称为“十里跑马坪”。东二迪方圆12平方公里,这里地势较高,地面平缓,地形开阔,植被茂密,风力较大,雨水丰沛,常有云雾景观。
拴马巨桩 在龙岩大峡谷左侧海拔1150米左右的山梁上,突立着相对高度达百余米,而方圆不足百米的残丘或称孤峰,如同一个个朝天巨柱矗立于山巅,人称拴马桩。传说,由于其拴住了独立行空的天马,使龙岩大峡谷区的居民衣食有了着落,故被人们供奉。
天门四开 在龙岩大峡谷的长条崖、南刀把、黑凹口及吴家岩一带,支流沟谷的谷源峡谷顶端,发育为天生桥。天生桥有三四米宽,距离谷底20多米,从峡谷中仰头观望,天生桥孔下可见蓝天、白云,而由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天生桥体则恰似一扇天空开启的门窗,故称天门。而四座天生桥又分别位于峡谷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故称“四大天门”。
长城古关 在虎寨岭和里沙瑶与黄庄的分水岭上,断断续续有建于明代的长城共4公里,并有刀把口等古关遗迹。
大院神庙 里沙瑶村有建于民国初年的赵家大院,东西长百余米,三院相连,其木雕、砖雕、石雕都非常精美。
穿行于峡谷之中,你会为岩壁的态势而震撼和惊叹。两侧陡立的山崖石壁,参差错落却又列队般奔涌而来。其貌雄浑巍峨,傲然伟岸,或浑圆斜倾,或昂首袒怀,或端庄规整,或险峻肃穆……而令人称奇的是,崖壁色泽全是红色,崖壁上裸露出细密的岩层,崖根至崖顶通体与地面平行,每一层都从壁岩上穿过,像用墨线量过而精细地镂刻一般,几十米、几百米随着崖体一直横向延伸。每层最厚可达几尺,最薄处也有四五厘米,像平行放置的一摞摞巨大典籍。难怪地质学家把它称为页岩。如果仅有山崖的红色还算不得美,龙岩大峡谷美就美在红色山崖被原始植被点缀。红绿相映,红中衬绿。岩壁缝隙被绿色填充、缠绕,勾勒出绿色线条,披就绿色飘带。崖底与崖壁相接的斜坡,由大片树林遮满,高大的杨树、椿树、柞树、核桃树、松柏树冠遮掩托举,簇拥着红色,显出淡绿、嫩绿、深绿、墨绿等多种层次。
在龙岩大峡谷,目睹群峰翠岫以及波涛般耸峙变幻无穷的崖壁群,定然会引发游者无穷的想象……
本期人文读本参考《晋中历史文化丛书(名声卷)——山川揽胜》,内容有增减,由本报记者李娟整理。图片由记者程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