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0-09
金秋九月,平遥璀璨,万众瞩目。9月23日,第二十四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刚刚落下帷幕,9月24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又拉开帷幕,星光灿烂,影人汇聚,精彩纷呈。2800余年历史的平遥,沧桑古朴的城墙,千姿百态的街巷,古韵十足的店铺,成为他们的底色和背景,展现出无限活力。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总结了各地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中加强保护修缮、提升人居环境、发挥遗产价值、创新制度机制等四方面典型经验做法,平遥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做法入选。
留一城文脉、延古今春秋。平遥做到了,当之无愧跻身于《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平遥的骄傲,更是晋中的骄傲、山西的骄傲。
活态治理,古城焕发活力
走进平遥古城,两边店铺林立,街头人头攒动,不时与身着“少奶奶”服装的人擦肩而过,不时有三五成群操着各色口音的人愉快而行,不时可以看到票号、镖局、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的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大量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
作为山西省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平遥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多年来,出台一系列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环城地带保护等法规,为古城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并通过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启动《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的修编。
2019年以来,平遥投资9.8亿元,开展“天面、立面、街面”风貌整治,对古城内主干街道南大街、政府街、西大街等进行立面整治,率先将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更新整治,从单纯保护到以人居环境改变为重点,古城保护从1.0时代跨越到3.0时代。从城市设计、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保护性详细规划等,对古城进行全面把脉并做好顶层设计。
保护修缮,文物再现青春
“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即便你去过平遥多次,过段时间再去,还是会有惊喜的发现。走在一条并不起眼的小巷,抬头就能看到一处处让人神往的雅致民居,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醋坊,一座刚修缮的平遥武庙,一处名气不大但内有乾坤的大院,一个能讲出很多故事的老宅……
保护修缮,是一座古城焕发新活力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起,平遥对古城内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实行保护修缮补助政策,政府设立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制定出台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按民居价值和残损程度给予每平方米400元至1400元不等的资金补助,实施完成5批,共修缮院落104所、民居1000余间。遵循对民居本体“最小干预”原则,达到传统民居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的目标要求,也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2015年,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项目奖”。
平遥县还对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中的473所保护院落、8处近现代建筑,及散落在古城内具有历史价值的单体建筑进行普查和建档。对古城内保护类传统建筑只批维修,不得拆除重建,明确“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修的不全部修,能修补使用的不更换”的修缮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遴选可供社会力量认领认养的文物347处。
为保护古城,平遥县与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平遥古城墙岩土技术联合研究室、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可移动文物监测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等。通过前期预防工作,有效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挖掘非遗,讲好晋商故事
2010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核心区域的平遥,全力保护、合理利用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不断促进其“活化”进程。
目前,平遥已公布县级非遗名录六批137项,其中,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平遥纱阁戏人、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4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如宝藏,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深挖票号文化资源,整理完成22家票号总号资料、17处平遥票号总号旧址简介、208位票号人物生平简介、117处(座)票号人物旧居……
24年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吸引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名摄影人参展,海内外500万名游客观展。从2017年开始,平遥国际电影展成为平遥古城的一张“名片”。8年来,共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电影人参展,吸引170余万名游客来平遥观展……
借游戏《黑神话:悟空》的东风,山西迎来旅游热潮,平遥双林寺、镇国寺作为取景地迅速火爆,平遥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中的优势凸显,已成为“怡然见晋中”的重要目的地。
记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