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9-20
幸福小院
健康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基础相对薄弱,独居、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有效整合有限的社会资源,营造温馨、和谐、幸福的养老环境,是留给乡村治理的新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我市从最小处入手,从最实处做起,把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民生实事重中之重来抓,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精心布局“县(社会福利中心)——乡(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村(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小院)”三级服务设施功能,全力打造养老服务亮点和品牌,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我市目前已建设10个社会福利中心、在建8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00余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含幸福小院),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全力呵护老年人晚年幸福。”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进文介绍,我市各县(区、市)因地制宜从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入手,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尤其是灵石县,探索山区互助养老新模式,共建设幸福小院76个,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开展老年助餐等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养老愿望。
9月中旬,循着“饭香”,记者走进灵石县,感受当地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因地制宜 幸福触手可及
初秋时节,在灵石县交口乡安家岭村幸福小院,村民武秀英手捧一大碗面条,哧溜哧溜吃得舒爽。
“早餐有鸡蛋、米汤、小菜;午餐有汤面、炒菜、焖面……这么好的饭菜,早上1元、中午1元,我们一天才出2元钱。”武秀英爽朗地笑着说,“我们这群老人真是越活越有滋味!”
“幸福小院自今年6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每天都为全村老人提供早、午两餐服务。”交口乡安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景俊喜表示,在建设幸福小院过程中,该村坚持以“小投入”发挥“大作用”,因村制宜,盘活资源,完善“小”“微”设备,安装安全扶手、设置温馨提示牌、摆放休息床铺、搭建休息亭等,为老人们打造出一个家门口的幸福小院,大家每天都可以到这里聊天、休闲、吃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幸福小院,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开启了农村养老新模式,是灵石县推动农村养老工作、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灵石县,这样的幸福小院共有76个,在这里,“稳稳的幸福”触手可及。
灵石县民政局副局长刘露表示,今年以来,灵石县大力实施“百村万户”幸福养老工程,制定出台了“百村万户”幸福养老工程行动方案,将幸福小院建设列入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灵石县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5个、幸福小院76个,覆盖60周岁以上老年人1.95万人。她表示:“幸福小院建设坚持‘轻建设、重服务’,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闲置村集体设施打造而成,有效缩减建设周期,节省资金投入,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与幸福小院共建共享,用小投入换来农村老年人吃上热乎饭的大效益,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
形成合力 服务长效健全
一天两三元钱,就能吃到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饭菜,不少老人起初心里犯嘀咕:这样的好事情,长久得了吗?
在灵石县坛镇乡桥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毓直言,桥墕村由孙家沟、圪垛、堂端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常住人口70户127人,其中60岁以上常住老人就有109人,由于经费、人员等局限,要运营发展好幸福小院并不简单。
该村坚持众人议、商量办,从建设到运营全过程征求群众意见,就餐年龄、日常运营、饭菜价格等事项全部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让群众的事群众参与办、群众说了算。如针对饭菜价格,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差异化定价,普遍执行“个人支出早晚餐1元、午餐2元”标准。
“我们在幸福小院设置小菜园,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到种植中。同时,村里拿出5亩机动地,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所有收成用于补贴幸福小院。此外,在幸福小院用餐的老年人可以拿自己种植的蔬菜、粮食等冲抵饭钱。”对于幸福小院的管理运营,张毓有着长期的规划,她表示,桥墕村选定专人负责小院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并把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幸福小院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幸福小院报到,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把服务送到老人们身边,把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刘露介绍,为破解养老服务资金难题,灵石县采取“乡村筹一点、个人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社会助一点”的方式,今年投入655余万元用于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制定并严格落实运营补贴、取暖补贴、就餐补贴等政策。探索20%的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用于农村养老场所,持续助力村级养老服务扩面增效。同时,灵石县各镇村(社区)还通过发动乡贤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尊老爱老助老,出钱出力、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快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的转变。
“养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刘露动情地说。
多元服务 拉近村民乡情
从饭桌到生活圈,灵石县各乡村借助幸福小院这一载体,串联起一站式、全过程民生服务,让村里老人的幸福,不止于“一餐”。
走进两渡镇业乐村的幸福小院,绿植环绕,花香四溢。院内,洗衣房、理发室、淋浴室应有尽有,健身器材有序陈列。每月,来自灵石县益启爱社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都会如约而至,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理疗、环境清扫等细致入微的服务,村医也定期驻点,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这里,空巢不再孤单,每一份关怀都让“冷巢”逐渐回暖,成为充满爱与希望的“暖巢”。
这里,不仅是老人的“暖心家”,更是村里的“议事厅”。村“两委”通过幸福小院这一平台,倾听民意、集思广益,探索出了“共同参与、共同商议、共同享受”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小院’建起来后,我们在这里化解了3起矛盾,现在大家提起幸福小院都竖大拇指,现在,村内的干群关系亲近了、百姓人心凝聚了、村风民风淳朴了,真正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局面。”灵石县两渡镇业乐村党支部书记房金虎说道。
翠峰镇陈家山村的幸福小院,则是另一番温馨景象。这里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幸福乐园。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够品尝到可口的饭菜,更能在欢声笑语中享受亲情的温暖与友情的陪伴。而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幸福小院更是提供了送餐上门等贴心服务,让关爱无死角、无遗漏。此外,小院内还配备了先进的设施设备,如可视化监控、热水洗碗池等,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吃饭、娱乐都很方便,还有图书、棋牌等,我基本上每天都来。”今年70岁的村民曹建国笑呵呵地说,中午在食堂吃饭,下午还可以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日子过得舒心又充实。
随着幸福小院建设运行,灵石县各村还成立了“小院”管理班子,制定出管理办法,由退休老干部、离任村干部、老党员等担任“院长”,负责“小院”的日常管理。每个“小院”还设置了服务对象花名册,为留守儿童和老人建立“阳光幸福档案”,并通过成立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养老互助员,为农村老人们提供更为精细的服务。
“幸福小院推动县级部门重心下沉,成为了各部门志愿服务的阵地和活动平台,构建起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新格局。”刘露表示,依托幸福小院等载体,该县将利用3年时间扎实推进“百村万户”幸福养老工程,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场所“覆盖200个村、惠及万户村民”“愿改尽改”目标,用心、用情、用力共绘美好夕阳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我市打通幸福养老“最后一公里”的脚步并未停歇。刘进文表示:“我市将持续聚焦养老服务工作,强化政策创制,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实事任务,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图片均为资料图
记者 路丽华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