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孤忠苦节——周鈇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9-11


 

周鈇(1499—1548年),字汝威,号钝轩,榆次张庆村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擢监察御史,历按陕西、山东,迁文选主事。穆宗初,追赠光禄寺少卿。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昏庸,权臣当道,官场小人依附内阁首辅、大学士宰相严嵩,将朝野上下搅得昏天黑地。一些正直的大臣不畏强权,与严嵩集团展开殊死斗争。在这些君子直臣中,最有代表性、最令人敬佩的是敢一口气弹劾四位尚书的榆次人周鈇。

周鈇,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他曾奉朝廷的命令到代王、沈王的封地办事,两位王爷以礼相送托他“言好事”,被这个年轻的小吏婉言谢绝,二人为他的刚直行为所折服。明嘉靖九年(1530年),周鈇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后任河南道御史。是时,世宗皇帝朱厚熜想要攻打安南(今越南),朝中大臣因为畏惧皇帝的威严而不敢进言劝阻,唯独周鈇犯言直谏,他给出的理由是:“军饷未充,调度未备,恐未可动众冒险。”开创“嘉靖新政”的世宗皇帝思虑再三,打消了南征的念头,既避免了一场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又使得民众免遭涂炭之苦。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周鈇巡按陕西。当时,正是明朝为对付鞑靼贵族的不断侵扰、经常在西北边陲用兵期间,边地将领为了向朝廷邀功领赏,常常鼓动士兵将百姓杀死而冒充军功,迫使大量百姓逃往内地,给鞑靼人空出一片又一片地盘。周鈇明察秋毫,通过暗访了解到实际情况,向皇帝详尽禀报。明嘉靖皇帝听后十分震惊,立即下令禁止乱杀行为,违者治罪。诏至之日,边地军中再没发生过类似事情,百姓也回到了自己家园。

郑国渠是战国末期陕西关中地区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由战国水工郑国于公元前246年在秦国主持穿凿兴建。这项由古代劳动人民修筑的伟大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全长300多公里,沿途汇集若干河流,将治水、清水、浊水、石川水收入渠中,在关中平原北部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干旱缺雨的关中地区得以迅速发达起来,“富庶甲天下”(《史记·河渠书》)。在周鈇任职期间,由于年久失修,该渠的输水量越来越小,民众们的灌溉眼看就要受到影响。周鈇在关中百姓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征求沿途各地州、府、县几级衙门官员的意见,主持制定了疏通渠道的方案,并建议朝廷采取国家出一点、州府县衙出一点、富商巨贾捐一点的办法集资修渠。他的建议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拥护,修复渠道、清理淤塞的工程很快顺利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条在关中大地润泽数百年的惠民渠又恢复了往日的丰姿,“民田受溉者数万顷”,为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拓宽了道路,也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周鈇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父老乡亲更加关心,无论在何地做官,不管在何处任职,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榆次始终在他的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关键时候,他会用生命保护故土家园。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周鉄回乡养病,正赶上鞑靼部俺答带兵南下侵略中原地区,大量兵勇驻扎于榆次城下,把榆次城围得水泄不通,眼看就要被侵略者破城墙、屠民众,周鉄抱病佩剑登临城头指挥守御。守城官兵见周鉄不顾性命上阵,顿时士气倍增,鞑靼俺答见破城无望,引兵退去,榆次城免遭一场浩劫。第二年,他病愈返京任职后,深思熟虑呈上奏章陈述了自己对付鞑靼人的策略,因其中一句“中枢无筹策,请早为计”,本意是劝谏朝廷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却被已经不愿上朝理政的世宗皇帝认为是“浮词乱政”,将其降为庐州府知事。

周鈇为官刚正不阿、清廉正直、不畏权贵,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不久被重新起用担任国子监监丞,又升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文选司是明朝六部各司中权力最大的办事机构,吏部号称“天官”,文选司被人奉为“天官第一司”,负责文职官员的任用调动等事项。当时,严嵩一手遮天、权倾朝野、飞扬跋扈,在朝期间陷害同僚、结党营私、贪赃纳贿,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淫逸骄奢、横行朝野。周鈇则与郎中王与龄同心协力,以“进贤退不肖”为责任,拒绝了严嵩安排其党羽钱可教出任东阳知县的提议,多次上疏严厉抨击严嵩贪污腐化、祸国殃民的罪行。其中最著名的《劾四尚书疏》可谓义正词严、振聋发聩。

疏中写道:

礼部尚书严嵩,谲诈贪奸,钻刺无耻。视草不能一笔,取笑于属官;论事莫措一词,见辱于庭议……议者以为贷利徒入私门,不若明开事例,犹得少补公需之为愈也。秽玷清曹,神人共愤……

工部尚书林廷柳,用度过为奢靡,取受不知止极,全为私谋,罔恤国计,通同个色,揽头卖批,以谋重贿。白手棍徒一入门下,隶役或至千金,匠作多成巨万……各工物料,估计无纪,应费一倍,动加十倍……

兵部尚书张瓒,鄙猥如萧薡,入京进表,遂推用以征南;罪恶如陈时,事发久逃,敢朦胧以题覆。夫以本兵大臣,薡未尝亲见,而陈岂未得闻之也?只为钱神,不顾欺罔……

户部尚书张云,精力衰竭,动履艰难。酣睡轿上,舆隶为之赧颜;遗便衣中,班行闻之掩鼻。其子受贿假刺,到处嘱托,大臣体面,扫地尽矣……

一纸《劾四尚书疏》,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严嵩等几位朝中主要大臣的昏庸和腐败,体现出周鈇“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品质。4个月后,吏部拟改任他为南京吏部主事,又被严嵩以贬降官员“迁转太骥”为由,削职为民。回乡之际,周鈇40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在奸臣当道、群魔乱舞的年代,空有报国之志无处施展,更让人伤感的是,周鈇不到50岁就不幸离世。

周鈇为官刚烈正直、一腔赤诚,他的高风亮节感动了无数官员和众多百姓。据有关史料记载,周鈇殡葬之日,“乡井吊节者,填塞几于罢市”,山西巡抚苏舜泽、按察使黄翠岩分别赠以“笃确之心,取信广众;粹美之行,不愧衾影”和“德立不朽,风树无穷;既彰三晋之英,亦系百代之仰”的挽词悼念,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二十年后,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尚书杨博等29人联名上疏,盛赞周鈇“孤忠苦节”、清正廉洁,力促朝廷为他正名,并追赠光禄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