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9-11
灵石县苏溪村一角。 通讯员 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生机盎然,放眼望去处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秋日,行走在灵石县静升镇苏溪村,泥土里夹杂着丰收的喜悦,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扩马路、修路灯,清理卫生死角、美化村庄环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环境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幸福感满满的。”苏溪村村民赵双柱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灵石县结合地域实际,以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治理有效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不断前行,推动一个又一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乡村蝶变,苏溪村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灵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精品示范村,苏溪村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借势“五域综合治理”“垃圾不落地”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落地见效,推动村内环境面貌大改观,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前村里环境不是很好,沟渠内、街道上常有垃圾,现在,我们村实现了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建筑垃圾电话预约,由承包人员统一收集并运往村级规划处置点。村容村貌变好了,大家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村民耿志文说道。
行走在苏溪村,用废旧轮胎装饰的绿植让人眼前一亮,也为这个村庄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景色。
原来,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溪村结合“花园乡镇”创建,在重点路段摆放花箱、种植绿篱、月季花补植绿化,新增绿化1470平方米,种植花冠苗木300株,分别将废弃树木和废旧轮胎扎成篱笆和景观,既变废为宝,又用创意打造了苏溪式“花园乡村”,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越来越漂亮整洁,舒适度越来越高,苏溪村紧抓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地域禀赋和资源特色,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走出了一条“文旅+”的特色发展之路。
苏溪村距离灵石县城仅7公里,又紧邻中国明清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晋商大院典范之一的王家大院,还拥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寿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扶下,苏溪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古朴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旅+”产业路径,开发了餐饮、民宿、康养新业态,打造“百姓餐园”夜市项目,村民们端起了“旅游饭”,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苏溪村还在集体闲置的土地内划分一亩两分地实施了“家有一分田、分块化领养”项目,通过共享出租的经营模式,开启农旅结合新模式,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家有一分田’项目不仅给市民朋友提供了体验乡村田园生活的机会,也让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村民可以通过帮‘租户’管理他们的菜园增加收入,挺好的。”年逾七旬的村民吴世华高兴地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将积极探索,通过发展多种产业,不断夯实振兴根基,拓宽致富路子,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苏溪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耿振芳说。
以“善为”促“善治”,苏溪村在整治村容村貌、振兴产业的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我们持续推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制、每日碰头制和10分钟便民代办圈,把‘善在田间地头问情于民’作为干部的座右铭,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懂管理、善治理、会服务的坚强战斗堡垒。”耿振芳说。
苏溪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行群众事群众议,搭建民主协商平台,把会议搬到户外、搬到农户家中,引导群众共同商议,打造苏溪“槐树下议事”品牌,持续巩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果,让基层民主协商更加深入持续。
此外,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苏溪村采纳村民的意见,将乱停乱放、违法乱建、破坏基础设施、乱扔垃圾等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并结合年底的集体经济组织分红、乡风文明超市、群众救助网络、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机制,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真正将村规民约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乘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东风,如今的苏溪村,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绘就。
记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