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9-03
自动感应开合、智能除臭、满溢报警……近日,在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屋成为村民的“新宠”。
微信扫码登录、刷卡、人脸识别,通过这三种方式无接触打开垃圾箱门,即可实现“垃圾不落地”。这个集亮丽时尚外观和充满科技感触摸屏于一身的智能小帮手,不仅自带消毒、通风、除臭等功能,还配备了数字监控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在解决垃圾外溢、气味难闻等问题的同时,同步实现垃圾的智能投放和实时监控。
“有这个机器太方便了,不管多小的垃圾它都可以准确识别,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记不清垃圾属性了。”正在投放纸壳的村民张小彦对村里新添的这个“家伙”赞不绝口。垃圾投放完成后,系统立即发出提示音:“这些纸壳共2.5公斤,可获得20积分,已经上传到您的绿色账户内。”“绿色账户”是村里为调动大家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积极性而建立的,村民攒够积分便可在兑换超市换取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引导大家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养成垃圾分类意识,现在大家都乐在其中。”东赵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吕扬表示。
据了解,自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先手棋、重头戏以来,后沟村便开启“一键美颜”模式,从群众最关切的垃圾问题着手,实施垃圾上门收集、直收直运。“村里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安排了专人巡查,确保村容干净整洁。”后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利军告诉记者。
由“随手扔”转变为“随手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蔚然成风。目前,像这样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屋榆次区已率先建成了4座,为其他县(区、市)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智能设备起到示范效应。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放置、专人收集、及时清运,有力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而在距离后沟村20公里之外的修文镇西郝村,各类极具特色的垃圾收集点、垃圾箱,正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欣赏。这些投放处或以卡通动漫造型修建,极富童趣;或将垃圾治理同亲子主题相结合,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来宣传垃圾分类理念,让亲子活动有趣更“有料”。
“村里现在的变化真挺大的。注重垃圾分类清洁后,以前乱七八糟的街道现在又干净又整齐。环境好了,每天住得都舒心许多。”谈起村里的变化,西郝村村民郭秀红的感受颇为真切。如今,穿行在西郝村的乡村道路上,一面面文化墙,一张张宣传牌,一幅幅五颜六色、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让“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传播环保理念的窗口,西郝村因地制宜主动探索,将农文旅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实现垃圾分类由被动变主动。
无死角、全覆盖打好垃圾革命攻坚战,持续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具有晋中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范本。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两手抓”,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先后印发《晋中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推进“百乡千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制作《晋中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分类)标准指导手册》,以“全域化整治、标准化提升、链条化处置、数字化融合”为新路径,抓实抓细农村垃圾治理“全链条”。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农村生活垃圾中转设施121座,各类清运、转运车辆1680辆,垃圾收运已覆盖全市102个乡镇、1940个行政村、3773个自然村,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全市11个县(区、市)共有81个乡镇、775个行政村试点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乡镇覆盖率79.41%,行政村覆盖率39.76%。
由“局部美景”向“全面风光”蜕变,实现环境卫生与乡风文明的“内外兼修”,农村人居环境由表及里全面提升。后沟村和西郝村的蝶变只是我市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新征程上,我市将继续厚植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基底,循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路子,不断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
记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