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齐心筑梦想 合力创辉煌

——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百乡千村”治理行动巡礼(十二)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8-12

榆社县东庄村:

深挖农业产业链 提升群众获得感

走进榆社县云簇镇东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串户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垃圾桶。一大早,村里的保洁员就开着垃圾清运车,逐一前往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收集点,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清运。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西寻云簇,启于东庄。东庄村是云簇旅游通道的第一个“窗口村”,距太长高速、汾邢高速、云簇湖高速口和云簇湖高铁站仅十几分钟车程。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东庄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别看我们村不大,有好几个项目呢。”说到村里的产业,东庄村党支部书记游德华十分自豪。

游德华说:“我们村有占地150亩的食品工业园区,现有5家企业入驻,近2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打响了小杂粮、富硒小米等特优农产品品牌;建成占地300亩的现代农业生态园,109座温室大棚全部种植特色草莓——帝王莓,形成集育苗、种植、储藏、包装、加工配送、生态采摘、休闲观光、科普示范和带动就业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有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养殖园区,包含24座高标准循环养殖鸡舍;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占地23亩的规模化现代养牛园区,现存栏肉牛500余头。今年依托食品工业园区笨鸡蛋加工厂,对全县笨鸡蛋进行统一检测、包装、销售,全力打造‘榆社笨蛋’品牌。我们还积极引进能人大户,种植千亩山东‘铁杆大葱’,今年收成不错。”

发展产业的同时,东庄村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聘请专家学者入村设计制定《榆社县云簇镇东庄村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2035年)》,抓住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机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拆除旧房20余座,治理排水渠1000余米,村内大街小巷全部进行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建设完成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站,累计改厕114户;建成7000平方米的农耕休闲活动场和后山琵琶垴公园,全村主干道路沿线绿化2000平方米;试行农村环境卫生公司化运作模式,实行垃圾日清转运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真正实现垃圾不落地。通过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行动”,让东庄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东庄村还全力织牢民生“防护网”,让医疗、卫生、教育、五保低保、临时救助、危房改造、农村饮水、教育培训等各项民生政策惠泽村民。客运站点建在公路旁,村民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出行;全村供水安全稳定,每年按时聘请专业人员检测水质,保证村民用水安全;通信设施完善完备;村级卫生室满足村民日常就医需求;建设有村民活动广场,方便群众开展娱乐文化活动。

谈到村里的变化,村民陈永红高兴地说:“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出门就能打工,村庄干净整洁,我们都很满意。”(记者 闫淑娟 见习记者 崔慧文)

寿阳县富家沟村:

彩椒大棚“绿意浓” 乡村振兴“产业旺”

玉米种植示范田里,翠绿的禾苗挺拔向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彩椒大棚百亩示范园内,一株株彩椒整齐排列,硕果累累……

一项项惠民工程浸润百姓心田,在建的大棚、新建的项目、干净整洁的村道……

秋高气爽,走进寿阳县温家庄乡富家沟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富家沟村紧握党建引领“金钥匙”,将加强党建工作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坚实基石,通过构建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包村干部包片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实现了责任层层压实、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聚焦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不仅规范了组织生活,更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与潜能,为乡村振兴锻造出一支充满激情而有干劲的骨干队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富家沟村通过“公司+订单+村委会”运作模式,流转土地120亩,建起100座彩椒大棚。经过4年多的发展,富家沟村彩椒种植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眼下,正是彩椒采摘上市的时节。近日,记者在彩椒大棚百亩示范园内看到,鲜艳饱满的彩椒挂满了枝头,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们的彩椒品质上乘、色泽漂亮、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主要销往山东、四川、广东、重庆等地。”正在给秧苗浇水的村民高新亮向记者介绍。

说到种植收益账,富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民满脸笑容地说:“目前,一亩大棚每周能采摘彩椒300公斤左右,市场行情很不错。”

拓宽增收“新路子”、丰富群众“菜篮子”、鼓起村民“钱袋子”。

“园区每天的用工量达30余人,多以本村村民为主,主要吸纳一些低收入家庭和闲散劳动力。”村民高卫东告诉记者,他没有来园区务工时,主要靠种地为生,来园区上班后,每个月能拿到4000余元的工资,家庭收入增加了,离家还近,他心里特别高兴。

“离家近,还能挣上钱”“以前好多舍不得买的东西现在也敢买了”……在园区务工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和记者交谈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彩椒大棚让村民们不仅生活有了保障,精气神比过去足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作为纯农业村,近年来,富家沟村因地制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大棚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温家庄乡副乡长谷冰介绍:“富家沟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玉米整村托管、玉露香梨种植、彩椒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较好地解决了集体穷、支部弱、群众散等现实问题,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带头、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多方共赢。”

小村庄折射出大变化。

朱全民表示:“下一步,富家沟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按照精品示范村创建标准,不断完善各项设施,使全村更宜居、更宜业,人和景美产业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得到发展,交通更加便利。如今的富家沟村,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丽新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记者 武玲芳)

昔阳县西峪村:

红色资源“活起来” 美丽乡村“火起来”

绿草葱郁、树木峥嵘,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道四通八达,柏油路穿村而过……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层层雾霭照耀在这里,这个小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是昔阳县三都乡西峪村,一个将红色基因融入山水、产业的古村落,用红色底蕴诉说山村“蝶变”的地方。

抗战时期,西峪村是出了名的抗日模范村,日伪军曾在这里制造了震惊华北的西峪惨案。在这片浸满英雄鲜血的土地上,西峪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作为革命老村,今年以来,西峪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运用厚重的红色文化,营造和谐人居环境和健康文明乡风,推动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改善民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村从一个地偏物乏的村庄,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变化真是太大了。”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白彦文高兴地说。

如何运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铭记历史、奋勇前行,让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成为西峪村“两委”班子成员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当地转变发展思路,利用厚重的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西峪村不仅整修了纪念塔,兴建了纪念塔文化广场,还邀请文物古建专家现场勘察村中烈士纪念碑,建起烈士纪念馆,打造西峪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新建红色研学中心。红色资源让西峪村民端上了“金饭碗”。

污水管网改造、“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亮化、环境整治……西峪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大力气。修建深井,新建供水泵站、集中供水点、蓄水池等,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村庄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百姓富了,才是“根子”上的实惠。针对当地实际,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推敲,依托东合丰牧农业企业,积极培育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打造“肉牛产业园区”和“小杂粮加工基地”,形成了“农作物种植—饲草加工—畜禽养殖—粪肥利用”的延链补链生产模式,有效推动了集体增收、企业盈利、村民致富三方共赢。

“作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晋中市中小学研学基地,我们村将在红色旅游上做足文章。”西峪村党总支书记刘春兰表示,该村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展馆、纪念碑、华池街、团结洞等徒步线和红色观影区等体验区,让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红色纪念广场上欢声笑语,河沟旁绿意盎然,河水清澈见底……村民们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张凯鹏)

和顺县尧村:

党建引领绘新景 和美乡村展新颜​

柏油马路笔直通畅、村容村貌整洁大方、屋舍规整一派欣欣向荣,村道两侧树木葱茏……时下,走进和顺县义兴镇尧村,旱厕换新颜、供暖入民心、电网隐于地……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乡村焕发活力。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很大,道路硬化了,房前屋后的杂物、垃圾不见了,环境干净整洁,我们住着也舒心,日子越过越好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温森海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得益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尧村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听民情、解民忧、帮民难、造民福,心系群众身边的“柴米油盐事”,循序渐进改善村庄基础设施,身体力行共筑尧村宜居之地,走出了一条真抓实干、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尧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华介绍:“我们村制定了‘百乡千村’治理行动方案,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尧村治理体系‘一约四会’,有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规则、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度,充分释放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形成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关键切入点,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环节。

“我们把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个小目标,每年规划一个重点工程,取得良好成效。”李振华介绍,今年,该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主战场转移到北外环垃圾治理、河道整治和农户垃圾分类。目前,已清理北外环垃圾100余吨,完成河道整治和主街道、村西空地绿化工程。在农村垃圾分类方面,尧村发挥党员和村干部带头作用,宣传垃圾分类操作指南,践行精细化网格管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约束农户做好“门前三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带头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乡村振兴才能保持持久动力。在乡村治理中,尧村坚持走好“1+44+53”党员示范路径,以1个党总支为中心、以44名党关系在本村的党员为基础、以53名在本村居住的党员作示范、亮身份、履义务,激发党员群众共治活力;搭建老带新党员提升平台,聘请历届离任村党支部成员担任村党总支顾问,增强村“两委”班子“双带”能力;创建微网格基层治理模式,依托40组监控探头、15名微网格员,形成需求即时反映、网格受理、过程可查、时时监督的“随手拍+立即治”闭环体系,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的重大转变;协同共治改善人居环境,6名包片村干部、18名微网格员、3名保洁员对15片区、320余户住户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尧村徐徐铺展。李振华表示,下一步,尧村将依托便民性服务、产业类支撑、网格化管理,践行人民当家作主和为民服务初心,建设“幸福尧村”,为“城乡共富”贡献尧村经验。(记者 李娟)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史俊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报眉设计:胡启龙

本版制图:胡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