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8-09
和顺县泊里村:
定时上门收垃圾 乡村“颜值”再提升
沿207国道行至和顺县城北20公里处,泊里村赫然在目,三条柏油路引领入村。走进泊里村,村内道路宽敞平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不远处的小公园绿树葱茏,村民在此纳凉谈笑,一派人和景美的新农村景象。
记者入村时,听到悠扬的歌曲在村内响起,“这是垃圾收集车开始去各家各户门前收垃圾了。”同行的泊里村党支部书记杜维明解释,该村实行垃圾运输处理“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每天早、晚各1次集中上门收取,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行至村民王亥荣家门口,记者看到,他一边拎起门口的垃圾桶走向垃圾收集车,一边向街坊邻居喊道:“车来了,倒垃圾呀!”不一会儿,周围的左邻右舍,一个个走出家门,把一桶桶垃圾倒进垃圾收集车。短暂停留后,保洁员又开着垃圾收集车向前驶去。
如今,全村这样的保洁员有18名,他们每天活跃在农村上门收集垃圾的第一线。
“以前倒一次垃圾,要走到村中心路口的集中存放点,来来回回要10多分钟。现在垃圾车就停在家门口,伸伸手就把垃圾倒了,很方便!”对于“垃圾不落地”行动,王亥荣显得尤为满意。
“今年以来,我们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在全村全面开展‘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杜维明介绍,除了实行垃圾运输处理“定时定点”投放外,该村还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即“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同时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积极探索积分管理模式,让村民自觉实施垃圾分类,分类越多,积分越多,在评比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荣誉时就有优先评比权,通过“小积分”带动“大能量”,着力构建村域内“人人行动、户户参与、精准分类”共谋共治共享格局。
为实现由“一时美”到“持久美”转变,倡导“全民动员、共护环境”新风尚,泊里村还落实“网格长+保洁员”考核机制,将保洁时间、区域、效果纳入考评范围。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村“两委”干部组成督导组,采取“督查+考评”等形式,有效推动“垃圾不落地”工作的联动性与延续性。
“现在村民都习惯垃圾收集车上门回收垃圾了,基本上都学会了垃圾分类,几乎没人随地乱扔垃圾,每日产生的垃圾量都减少很多。”杜维明介绍,依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分类模式,该村每日收集并处理厨余垃圾约0.3吨,每月收集可回收物约4吨,日均产生其他垃圾约0.12吨,较以往减少49.4%。
在“垃圾不落地”行动中,泊里村通过全流程把控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3个环节,有效实现了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理的闭合链条,真正做到“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杜维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主抓手,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考核管理机制,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用实际行动绘就村美人和新画卷。”(记者 李娟)
祁县段家窑村: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奏和谐新乐章
走进祁县峪口乡段家窑村,只见阳光洒在一片片果园里,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果树枝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村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段家窑村党支部书记段成林站在果园里,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为引领,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比如,我们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让村子变得更加美丽;学习产业发展新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不断提升产业效益。”
曾经的段家窑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村民张大爷回忆道:“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段家窑村完善村干部分工制度,明确村“两委”干部的职责,压实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严格落实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和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全村情况、积极谋划发展思路。村民李大妈称赞道:“现在村干部办事更有效率了,我们有问题能及时解决,心里更踏实了。”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党员群众联动成为关键。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民纷纷响应。村民王大哥边清理垃圾边说:“干部带头干,我们紧随其后,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村里的环境搞好。”
站在段家窑村的土地上,放眼望去,一片繁荣的景象。通过整合多方资金,村里在“水果冷库”和“屋顶光伏”产业上下功夫,“整村光伏”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顺利推进,“水果冷库”则得益于上级巩固衔接(扶贫)资金得以建成。2023年,新建8间、共计480平方米冷库,硬化4000平方米护坡,为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新建的3间冷库即将动工。同时,2020年引进扶贫项目资金建设的光伏发电站,以及推进的“整村光伏”项目,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减少了碳排放。
在环境整治方面,段家窑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街巷长”包街制度,积极带动村民参与治理。村民赵大姐笑着说:“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孩子们回来都愿意多待几天。”
漫步在段家窑村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生动的“文化墙”。该村设立“文化墙”,对“红白理事会”具体内容进行张榜公示,规范红白事标准,定期开展“红白理事大家谈”议事等活动。同时,该村还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营造出良好的村风民风。
如今的段家窑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治理有效,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党建引领下,该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行,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马永红)
和顺县走马槽村:
“云端草原”连晋冀 太行风光惹人爱
想畅游草原又不想去太远的地方,那么,到和顺县松烟镇走马槽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月份的走马槽村万物并秀、草木峥嵘。漫步在太行森林公园走马槽景区的彩虹大道上,放眼望去,一边是“云端草原”绿草如茵、山花烂漫,一边是太行山断裂带自然风光秀美壮丽,这种“晨观云海日出、晚看千峰夕照、近睹峭壁悬崖、远眺千山万壑”的原生态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今年以来,根据和顺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松烟镇党委、政府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不断探索走马槽村乡村振兴新路径,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发力。走马槽村紧密围绕“景区开发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以“云端草原”为品牌,以“太行山断裂带自然风光”为主题,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村情又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之路,让这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凭借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历史传说,走马槽景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工作日平均每天可接待游客600余人(次),周末及节假日的日接待量可达2000余人(次)。在旅游热的带动下,走马槽村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步伐,截至目前,村内现有5家农家乐、2家民宿,可带动村民每年增收2万余元。其中,今年新建的走马槽驿站是集“亲子乐玩、手工制作、网红打卡、户外露营”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服务空间,在为游客提供休憩补给、信息咨询、文化展示、购物体验等多种服务的同时,还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2万余元的收入,实现了乡村发展和群众收入双提升。
走马槽驿站主理人于宗鑫说:“作为一名和顺人,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走马槽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森林植被丰富,借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机遇,我返乡创业,回来开发走马槽驿站,5月1日正式营业以来,已经接待客人6000余人(次),预计今年能达到50余万元的营业额。”
“去年,我们村进行了上下水管网改造,村容村貌实现美化亮化。”走马槽村经济合作组织理事长韩万喜说,今年村里从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入手,准备建设1个停车场、购置2辆观光车,把娱乐设施搞上去,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旅游发展更有魅力。
周末到景区徒步的邯郸游客周杰说:“走马槽景区凉爽宜人,我们前期做了攻略,提前一晚来到这里,住石板房、吃农家饭、呼吸新鲜的空气,爬山途中感受美景,放松又很治愈,我和朋友们都玩得很愉快。”(记者 闫淑娟 见习记者 崔慧文)
平遥县南石渠村:
辛勤耕耘正当时 大道其光阔步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在“改善”,贵在“持续”。平遥县卜宜乡南石渠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在“净起来”上发力,在“美起来”上做文章,擦亮乡村“底色”,扮靓乡村“颜值”,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南石渠村,就是要以科学规划为舵,精准施策,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生。”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师新博介绍,为了因地制宜建设好美丽乡村,该村立足实际,编制《南石渠村村庄规划》。根据这一规划,该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推动乡村建设,实现村庄布局优化、环境美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道路亮化。
该村自筹资金200余万元,新修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修建挡墙2000余米,从源头杜绝村民乱扔垃圾;利用闲置深井,铺设地下浇地管道2000余米,使300余亩旱地变水浇地,每亩增收500元;新修防渗渠道5700米,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新修3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配套建设1500米管网,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先后修建机耕路和破损路面5处、约3000余米,安装LED路灯55盏,做到街巷全覆盖。一系列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大提升了该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如今,走进南石渠村,处处可见喜人变化。村里73岁的老党员师爱勇乐呵呵地说:“现在,咱们村路宽了、灯亮了、水清了,心也敞亮了!特别是这个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乒乓球室、台球室、阅览室,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南石渠村,群众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每月一日的全民义务劳动日,大家伙儿都积极参与,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看着村子一天天变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村民阴海东自豪地说。自今年4月以来,该村开展全民义务劳动,共发动党员干部60余名、群众150余名,出动机械深度清理村里多年积存的垃圾累计1000余立方米,栽种绿化树木500余株。持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让南石渠村实现了由突击到长效、治标到治本、治乱到提质的转变。不仅如此,南石渠村还依托村集体成立公司,承接卜宜乡全乡的保洁工作,成为全乡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改善的是基础设施,连接的是民心民意,带来的是幸福生活。站在新起点,南石渠村人将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依、业有所成的美好家园。(记者 张颖)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史俊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