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7-17
开头的话
孜孜不倦,久久为功,晋中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上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纵深推进“百乡千村”治理行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一大批“村美、业兴、民和”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在晋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连日来,记者走进这些村庄,见证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聆听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声,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带来的幸福回响。
从今日起,本报开辟专版,聚焦晋中大地上的“璀璨星辰”,看他们如何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深情拥抱并生动实践着“千万工程”“百乡千村”的宏伟蓝图。这是一场乡村面貌的华丽蜕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解,更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的美好典范。
寿阳县黑水村:文旅融合绘佳景 山水相依好风光
田间庄稼丰收在望、通村道路宽阔平坦、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文化广场欢声笑语、全产业链数字化农业示范园里果蔬长势喜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百里精品示范廊带,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乡村蝶变,从环境治理开始。
曾经普普通通的村子,经过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土路、土坑,经过绿化、美化,如今蝶变为打卡点;曾经不起眼的农家小院,经过个性化打造,如今成为开门迎客的农家乐……村居环境的嬗变,就是黑水村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的缩影。
“过去,黑水村环境差、底子薄,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如今,村子变美了,环境干净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村里民宿、农家乐迅速兴起,旅游消费也热了起来,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平头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吴宏亮表示,黑水村通过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档升级行动,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了,文化气息浓厚了,村民住得舒心,游客也多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作为寿阳县打造的百里精品廊带建设三个“燃爆点”之一,黑水村通过文艺编排与体验做活“傩”文化,通过饮食文化、中医调理、民宿养心三篇文章做强“寿”文化,通过艺术馆和写生基地吸引人流,通过“羊投公司+村委会”合作模式规范片区运营,全力打造农康“燃爆点”。
走进黑水村“傩”文化情景剧场,灯光、座椅、音响等配套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安装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黑水村先后挖掘整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寿星长寿文化、竹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造沉浸式演艺场景,创作“傩”“寿”文化文旅情境演出项目《记住寿阳》,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古村活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黑水村党支部书记杨晓明介绍:“情景剧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表演、展览和互动体验等业态,以‘特色’留住游客。”
走进黑水村健康管理中心,干净明亮、古色古香,各种诊疗设备整齐摆放。未来,患者将在安心、舒适的环境里接受中医诊疗。
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王英表示:“中心启用后,将配备独立的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划分男女理疗区,设立针灸、艾灸、推拿、按摩、心理治疗等理疗项目,提高基层中医治疗服务能力。”
产业发展,让黑水村的村民腰包逐渐鼓起来。
村民赵金生在自家小院里经营豆腐、扁豆凉粉生意,对村里的变化感慨颇多:“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我在自家小院就能营业,别提多方便了。”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傩’‘寿’文化,把带动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作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通过情景体验、健康管理、寿水山泉、名品小院、邢俊勤艺术馆研学等活动,有效提升黑水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谈到未来的发展,杨晓明踌躇满志。
(记者 武玲芳)
介休市南庄村:古韵今风绘振兴 “桃花源”里筑梦行
出介休城区,南行7.5公里,就是龙凤镇南庄村。蓝天白云下,漫步石板路,品读着原汁原味的古村院落,抚摸斑驳院墙,仿佛感受到了岁月的温度。
南庄村地处张壁——绵山旅游公路的中心地带,是介休市“一路一带五中心”“千万工程”集中连片框架中“一路”上的精品示范村,也是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试点品牌。
146户310人,别看南庄村小,这里却挂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块“国字号”招牌。如何让古村落既成为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又成为人们逐梦创业的“奋斗地”,更变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南庄村始终孜孜不倦、持续奋斗着。
“就拿这条路来说,污水改造前,它是石板路;管网入地后,还是石板路,古村落就要有古村落的样貌。”介休市龙凤镇副镇长、南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尔锋说。
介休历史文化悠久,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承载着三贤故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古建筑,需保护;未许可,不乱拆;需改造,要申请。”南庄村很早就定下这样的村规民约。
“今年,我们修复了村内两座古戏台,施工时严格按照传统比例复建,尽可能让戏台保持原有风貌和韵味。”张尔锋说。
村里环境好,老百姓家里怎么样?
走进边如意的家,小院宽敞明亮。抬头,一只燕子正飞进来。
“燕子筑巢,这是喜兆,今年南北房檐下各有一窝。”边如意拉来小凳坐下,“现在自来水入了户,水冲厕所也用上了,生活方便多了。”
聊天间隙,边如意打开鸡窝捡出两枚鸡蛋,“这笼鸡不为卖钱,鸡蛋自己吃,多余的还能给孩子们拿点。现在,日子越过越好,老汉我心满意足。”
张尔锋介绍,南庄村已改建污水管网2000余米,85处院落已完成取暖空气能改造,修建了4个无害化公厕,建起了垃圾中转站,村内水、电、暖等基础设施逐步迭代升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产业发展的步伐在南庄村没有落下。
在村东口的宣传栏上,张贴着南庄村的总体规划,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农耕文化展示墙、电线入地及回填工程……20余个项目一目了然,勾勒出南庄村未来的模样。
2023年,村里引进餐饮住宿综合体森肴·野宿,负责人高永文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很担心村里的水电问题,没想到来了之后三五天就全部接好了,看得出是真心欢迎我们。”
“一年规划、三年规划、总体规划,我们宁可慢点走,也要想好了再走,一步一个脚印,把南庄村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张尔锋说。
2023年,介休市印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南庄村作为介休南部山水堡寨集群的一部分进行综合保护利用,集群内的村落将协同发展特色产业,共享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既要学,更要用,宜居宜业宜游,南庄村要有南庄村的路径。”张尔锋认为,守护好古村落,留住村里的生活气息,南庄村正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加速跑。
(记者 史俊杰)
左权县泽城村:绿水青山织锦绣 和美乡村满目新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左权县的泽城村,一碧如洗的蓝天下,远望巍巍太行山绵延不断,静听悠悠漳河水潺潺流淌,绿水青山便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阵阵山风吹过,粼粼波光闪耀,将眼前的美景描摹到画布上,便是一幅精品佳作。
“这里的自然风光纯净秀美,村里古风古貌别具一格,非常适合绘画写生。”太原理工大学学生郭子捷第一次来泽城村,就被这里充沛的写生资源所吸引,对这里的美景赞不绝口:“这里是采风创作的优选之地,我非常喜欢。”
行至泽城村中,清漳河边、田间巷陌、林荫之地,随处可见远道而来的画家、美术生们正在写生,众多游客在此观山乐水、修身养性,好不热闹。
一个小小村落,如何成为人人向往之地?
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介绍:“我们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三变三值’工作方法,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基层治理,最终将泽城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艺术研学村、生态旅游村。”
跟随赵富生的脚步,记者漫步在泽城村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上,只见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一行行绿化树枝繁叶茂,家家户户房新屋亮,门前院内修建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相映成趣,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村里,随处可见的写生驿站、老树咖啡屋、光之远慢递馆、荷田水铺、5G直播舱、VR体验馆、青石园等新业态、新名词,让这个藏在深山的小山村更加与众不同。
山、水、村落,皆可入画,向山、向水、向田、向大美自然要产业,打造出景明、村美、人和的生态画卷,这便是泽城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2021年5月,泽城村立足本地山水特色,标准化打造运营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借着打造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机会,泽城村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贯穿乡村振兴始终。3年间,先后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改造、饮水管网改造、“回”字形主街道改造、特色民宿改造、业态一条街等多项惠民工程,通过持续努力将“零星盆景”串成“连片风景”。为保存古村风貌,泽城村还打造了民房、石园、小巷等景观,从而步步成景,与写生产业融合互促,写生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临摹自然。
泽城村用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打响独一无二的区域品牌,实现了农村美、农民富,同时辐射周边西安、东安等6个村300余户农户增收。写生已然成为当地打开旅游发展、村民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依托资源优势,泽城村深度做好山水田园文章,发展核桃种植,建成水电站,建设村级屋顶式光伏、联村光伏电站、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51.4万元。”赵富生说,“让家园变花园、青山变金山、人气变和气,美了村庄富了群众,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记者 李娟)
太谷区东卜村:田园欢歌新韵起 农旅携手繁荣长
每到春天,这里杏花绽放,美不胜收;到了秋天,枣树挂满果实,又是一番丰收景象。今年以来,太谷区任村乡东卜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振兴路径,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7月1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东卜村,遇见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春荣正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与村里的田园东谷·温泉康养小镇项目负责人高明亮商量暑期游客采摘的具体细节。
成春荣十分健谈,特别是聊起东卜村的生态环境,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东卜村是山西省壶瓶枣生产基地,村里的300亩枣树种植历史悠久,壶瓶枣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东卜村的知名度。
“我们东卜村的土地资源丰富,2052亩土地中80%以上栽种了各类果树,包括枣树、苹果树、桃树、杏树、葡萄树、梨树和西梅树等。这些果树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经济来源,也为村庄的生态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成春荣掰着指头如数家珍。
群众的收入怎么样?记者好奇地问,成春荣笑了笑,指着路北侧绿油油的经济林和连片的温室大棚说:“东卜村有枣树300亩、苹果树200亩和香蕉梨树、西梅树、杏梅树、葡萄树等200多亩,还有20个温室和15个拱棚。经济林和设施蔬菜已经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普通农户一般种2个棚,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加上各种果树收入少则4万元、多则6万元。”看得出来,成春荣对东卜村的生态资源给村民带来的可观收入充满自豪感。
在旅游业方面,东卜村依托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观光花谷、温泉康养、民宿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田园东谷·温泉康养小镇项目入驻东卜村后,为东卜村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今年37岁的刘志红是东卜村的一名家庭妇女,没有收入来源,丈夫靠外出零售新鲜蔬菜养家糊口。在村委会的积极推荐下,刘志红应聘成为小镇的“展厅管家”,开启了每天8小时的工作,她每月可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高明亮告诉记者,像刘志红一样不出东卜村就可以在小镇上班的人目前已经有30多人了。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东卜村积极探索由净到美、村企联建思路,整合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垃圾清运员、网格员等力量,健全人居环境整治互推共进机制。如今,东卜村这个交通闭塞、产业单一的偏远小村已然变成了“瓜果香、泡温泉,游人如织来东卜、满载而归心儿美”的宜居小镇。
(记者 王爱媛 通讯员 孙泰雁)
策划:记者 路丽华
统筹:记者 史俊杰
制图:编辑 胡启龙
摄影:记者 杨洋 张浩亮
通讯员 任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