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7-17
山西日报记者 张 谦
漫步平遥古城,游客边赏景边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通讯员 梁生仁 摄
夏日的平遥古城,万物葱茏。7月8日,平遥古城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逛古城、赏美景、尝美食、看非遗,感受厚重的晋商文化底蕴。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他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两年来,平遥古城全力推动“遗产保护首善地、国际旅游目的地、晋商文化窗口地、特色产品展示地”建设,在保护与传承中交出了崭新的答卷。
“平遥古城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已有2800年的历史。”古城墙上,平遥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主任张霄云正在娴熟地向游客讲解。讲好古城故事,让游客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读懂五百年的晋商精髓,已融入张霄云的工作日常。
平遥从汉代开始就已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全国贸易和货币的中转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平遥古城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古城南大街,一眼望去,整条街道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高屋连脊,密排着78座古店铺,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构成古城内一道最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拍一组独具特色的晋商旅拍,不仅能记录自己的足迹,还能穿越千年与古人的足迹交汇,太有趣了。”南大街上,身着一件大红马面裙的内蒙古游客郭芳摆好姿势等待摄影师的定格。
旅拍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化旅游新业态,平遥古城街头大大小小的旅拍店里生意红火。
“现在的订单都排到9月中旬了,这些都得益于平遥古建筑保存得好,不需要布景,随便一拍就是一幅画。”老街旅拍店负责人郭帅介绍,古城内的旅拍商家已发展至400余家,吸纳相关从业人员3000余人,旅拍已成为平遥古城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古朴典雅的金井市楼、板正肃穆的晋商大院、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延续着平遥古城2800年汉民族的生活记忆。在这处自然形成的历史博物馆里,处处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文化遗迹。
“我们已在4个遗产要素点安装了前端监测设备,重点监测裂缝和倾斜状况,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信息记录,通过系统的分析、传输、响应,实现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平遥县一城两寺研究院副院长霍彬说,随着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完成,平遥古城未来将实现近30个遗产点的监测。
漫步在古城,古朴的道路两旁商铺鳞次栉比,流光溢彩的推光漆器店、喷香扑鼻的平遥牛肉等当地特产、小吃店人来人往。
中午时分,平遥人武永杰经营的特色小吃店里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平遥切疙瘩、炒碗托,还有平遥牛肉、油茶等,都是游客进店必点的当地美食。”忙着招呼客人的武永杰笑着告诉记者,500多年的晋商文化不仅仅是商道,还有美食,让游客了解晋商美食也是晋商文化的一种传承。
平遥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物富集的旅游大县,2800年的建城史完整地展现了明清时期县城官衙建置、街道规划、民居建筑、商街店肆的真实状况。同时,城内1.1万原住居民的生活和居住,使得古城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也使古城的文化文脉、民风民俗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
“古城街巷路面‘大变脸’,特别是现在雨季巷子里不反味儿了,旅游旺季用电高峰也不断电了,‘地下城’改造让我们的生活更舒心了。”说起现在古城内的生活,窑门巷12号院子的主人郭小强逢人便夸。
郭小强提到的“地下城”改造,便是历时3年、投资13.9亿元的平遥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2020年,平遥县对古城内121条街道的电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气、消防6类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彻底解决困扰古城多年的雨污分流、积水内涝、电力负荷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平遥县在对古城内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修缮的基础上,还铺开了总投资9.8亿元的古城“天面、立面、街面”专项整治行动,让古色古香、原汁原味成为平遥古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色名片”。
古城是会呼吸的历史,也是时代的见证者。斑驳城墙、四方院落,诉说了过往的故事,也续写着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着平遥这座千年古城穿越历史的云烟,永远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