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托“举”成长希望 “育”见美好未来

——我市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7-12

老师和孩子们在做游戏


盛夏时节,阳光温暖而明媚。

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生娃容易养娃难”的局面,尤其是普通双职工家庭如何解决“带娃难”的问题,因此,托育机构建设情况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晋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我市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阳光照耀 朵朵花儿向阳开

7月9日,记者走进昔阳县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一楼乳儿班、托小班内,软包防撞设计温柔拥抱每个探索的小身影,桌椅床具皆依幼儿身形量身打造,细节之处尽显关怀。二楼托大班教学区洒满阳光,角色扮演、音乐、美工等功能区都布置着个性化的教学设施。

2023年3月,昔阳县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依托县第三幼儿园进行项目扩建,建成后的新教室宽敞明亮,游戏区域丰富多彩,每一处都充满了童趣与温馨。

为了增强社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认知度、认可度,3月中旬,昔阳县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体验周”活动,近40组家庭如约而至,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探索体验运动感统、生活时光等特色课程;4月2日,邀请50余名周边适龄儿童的家长参加“爱心课堂”活动,工作人员向家长们介绍了托育服务政策解读、发展趋势、儿童发展方面的相关内容。

为了让孩子们能享受到更加全面、专业的照护服务,昔阳县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还积极与辖区内妇计中心建立医育服务联盟,儿保团队定期入园提供卫生保健、婴幼儿喂养营养、环境观察、科普宣教等培训和指导,将儿童保健与婴幼儿托育深度结合,为入托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扣好第一粒扣子”。

智慧启蒙 小小身影乐成长

养正于苗,顺兴而育。

7月9日,记者走进和顺县锦和托育园,映入眼帘的是班级墙壁上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玩具——点点、豆豆、丫丫等卡通形象,它们不仅是老师们巧手制作的艺术品,更是孩子们寻找归属感的小小向导。每当孩子们踏入园区,这些可爱的线团玩具便成为他们辨认班级的标志,让初尝集体生活的小小心灵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安全。

目前,已有22名幼儿已完全融入锦和托育园这片成长的沃土,这里,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育儿方式,改变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据悉,随着新学期的临近,锦和托育园计划在8月上旬启动新一轮招生,继续以开放的怀抱迎接更多孩子的到来。

锦和托育园的老师们摒弃了传统的“对不对”“是不是”的提问方式,采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觉得还能怎么玩?你觉得还能怎么拼?”鼓励式提问成为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金钥匙。

创新意识的种子,在锦和托育园的每一个角落里生根发芽。老师们根据孩子们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锦和托育园园长翟彦凤表示,对于那些在运动发展上稍显缓慢的孩子,老师们更细心、耐心地给予关爱,通过个体性培育计划,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逐步进步,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伴随老师们海豹式鼓掌的鼓励与肯定。

家园共育是锦和托育园的一大亮点。老师们不仅在日常教学中倾注心血,更通过细心观察,记录下每个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变化,用一张张便利贴记录下孩子们一天的精彩瞬间和成长足迹,在离园时交给家长,让爱与关怀得以延续。

呵护备至 棵棵幼苗茁壮长

今年,左权县托育中心悄然成为家长们信赖的“宝贝港湾”。这里,不仅交通便利,与周边教育资源无缝对接,形成一片充满活力的教育片区,更以贴心的地下车库设计,极大地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

7月10日,记者走进左权县托育中心,婴儿床、学步车、小桌子等每一件儿童用品,在进场前都经历了严格的质量验收,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直升县直第二幼儿园,成长档案无缝衔接,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在一侧的活动区,刚刚3岁的窦百科在姥姥的温柔注视下,正专注地搭建着自己的积木王国。姥姥的眼神中既有不舍,也有欣慰:“今天是孩子第一次来,原本还担心他会不适应,但看到这里环境舒适,老师们很有耐心,我就放心了。”

榆社县第一托育园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县妇幼保健院主管运营的公建公营医育结合项目,这里将专业的儿童保健与婴幼儿托育服务完美融合,为0至3岁的婴幼儿提供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和早期发展指导。

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不同月龄段的孩子们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划分明确,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图书与教玩具琳琅满目,满足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无论是全日托、半日托还是计时托,多样化的托育服务让家长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孩子们的爱与关怀,每一次成长都被细心记录。

文 / 记者 王爱媛 图 / 记者 史曼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