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人工造林为晋披绿装

来源:新华社时间:2024-06-24

新华社太原6月23日电(记者柴婷)长城脚下,黄河岸畔,40多年来,山西偏关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实现了从“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鸟无窝”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嬗变。

偏关县,位于晋西北晋蒙交界,属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常年狂风肆虐,加之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贫瘠、沟壑纵横。逃离家园还是固守土地?面对这道“必答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偏关人开始向着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发起“进攻”,书写着“穷山恶水”变“青山绿水”的答案。

“刚分配工作的时候,从早上七点开始干活,中午窝头加烩菜,一直到日头落下才收工。栽上一天树,身上一身土,洗上一个头,能洗出半碗泥来。”已退休的老林业人王志敏说。

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水分的亏缺使树木先天营养不足,而沟谷纵横、陡坎遍布的土石山区,更是被视为绿化的“禁区”。

“再难,树也要一棵一棵种出来;再难,绿也要一点一点长出来!”偏关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为确保成活率,提高造林保存率,他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人包地,树管活”的原则,确保“栽一株,活一株;栽一片,成一片”。

  上图为偏关县植树造林前大面积的荒坡;下图为偏关县植树造林后的景象。新华社发

在偏关人的努力下,昔日的“荒山秃岭”渐变为“绿满山川”。2023年,偏关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21.56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8.6%,绿化率达40%。

同样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县,由于风沙肆虐,生存条件恶劣,曾经的森林覆盖率不足0.3%,曾被外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在右玉,占地6万亩的南山森林公园,是一片从无到有、由右玉人亲手种出来的森林。“十三五”以来,右玉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造林绿化,全县林地面积达168.62万亩,90%多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塞上绿洲”。

近年来,右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从“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到“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右玉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逐步建成了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绿色成为右玉最鲜明的主题,也是“右玉精神”最亮丽的底色。

  上图为上个世纪右玉人植树造林的场景;下图为右玉植树造林后的绿色景象。新华社发

偏关和右玉的造林实践,是山西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杨冠军说,近些年来,缺林少绿的山西自加压力,将年度营造林生产计划由400万亩增加到452万亩,人工造林规模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20.6%,昔日荒山正披上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