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山西:传承晋商精神 培育现代金融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时间:2024-06-21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编历史晋剧《日昇昌票号》里有这样的情节:当饥寒交迫的魏老太拿着被水浸过的汇票来兑银子,伙计难辨数额怎么办?日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责人详查账目底簿,当机立断,兑!当伙计忽略差价少给客商兑了七两八钱银子怎么办?雷履泰斩钉截铁,补齐!正是靠着这种诚信精神,日昇昌票号实现了分号遍布全国几十个城市、商埠重镇,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晋商的叱咤风云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这片凝结着晋商传统的土地上,金融“晋”军正践行为民初心,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金融发展赋能,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

诚实守信——

传承晋商精神、弘扬晋商文化,是山西本土首家上市银行——晋商银行的立行之基。

在晋商银行迎泽支行,有一面绣着“大行德广心系储户 诚信业精行业先锋”的锦旗。这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2021年11月初,晋商银行迎泽支行接到上级行下发的国债未兑付客户名单,其中一位冯女士在2003年购买了4万元的三年期国债,到期却一直未兑付。

系统留存的是客户的一代身份证号,没有联系方式,留存地址不详……晋商银行迎泽支行的工作人员根据系统中宽泛的地址信息,多次走访周边小区,但由于客户是1930年出生,年龄偏大,现居民都不认识,推进难度较大。

经过多方查找,终于联系到家住太原文庙派出所辖区的冯女士的儿子冀先生。因为2008年冯女士去世,却没有留下国债凭证,也没有向子女交代过这笔存款,所以老人的孩子们一直不知道这笔钱的存在。

鉴于客户本人已故,根据制度要求需要出具公证书,老人有五个子女,三人在太原本地,另外二人在北京常住,公证书的出具遇到瓶颈。晋商银行迎泽支行的工作人员协助客户进一步核实、了解、咨询、沟通,为客户出谋划策,并积极配合其向城南公证处、城北公证处出具资产情况书,最终成功拿到公证书在网点办理了挂失,一个星期后冀先生顺利地办理了解挂兑付。

冀先生怎么也没想到,母亲去世13年后,自己却“意外”拿到母亲的存款。他把感谢之情都绣在锦旗上,送到晋商银行迎泽支行工作人员手中。这笔存款的支付,也为老人18年前的信任与托付画上圆满的句号。

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小到个人办理信用卡,大到企业获得融资授信,金融活动时时刻刻建立在信用之上。

这面锦旗只是晋商银行真诚服务客户的缩影。

“无论是从成立时服务太原市一个区域,还是到目前全省11个地市全覆盖并辐射24个县域,始终秉承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伙伴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的理念,对因经济下行暂时受困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全力缓解企业短期困难,保障资金供应‘不断档’,以更有温度的金融支持诠释‘义通天下’的深刻内涵。”晋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郝强表示,2022年,该行被中国金融政研会评定为“2021—2022年金融系统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实干为先——

柏板乡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最北端,交通不便和产业单一是这里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容易被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

作为太原农商银行柏板支行镇城村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站长,小石和他的另外一名同事负责全村1014户的金融服务工作。他们背着背包,装上宣传折页和授信材料,走村入户了解农户信息,和村民建立密切联系。

“这是老一辈农信人的‘法宝’,虽然费时费力,但能确保及时把授信资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小石笑着说。

在位于太行山角的平定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娘子关坐落于此,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尽显苍茫壮丽之美,但也给乡亲们带来了出行的不便。

平定农商银行组建了金融流动服务车队上门服务、就地办公。几年间,他们来回行走在乱流、上庄、南坪等辖内十余个偏僻村庄,累计行程24000余公里,为15858人次提供金融服务。开卡、转账、存取款......流动金融服务车把银行网点搬到了村头巷尾,也把低保、高龄补助等国家的好政策送到了乡亲们身边。

“4号、14号、24号他们都会来。”村民老李对农商银行流动服务车每个月上门服务的日子期待满满。

“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每当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我都有一种亲切感。”柜员小杨说,“只要我们多跑路,乡亲们就能少跑腿,每月三趟,这是我们和他们的约定。”

在农信社诞生初期,老一辈农信人身背帆布包,装着印章、票据、算盘、复写纸,翻山越岭,上门服务、就地办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包银行”。

发展到今天,山西省农商银行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本质,以满足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战略,以新金融之力应民生之盼、解民生之忧,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群众金融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底色更暖,全力以赴当好服务全省人民的“百姓银行”。

目前,山西农信系统共建设金融服务站14307个,占到现有行政村总数的约70%,32台流动金融服务车穿梭于乡间集市,全力满足村民小额提款、社保缴费、转账汇款、查询理财等金融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各个村庄。同时,积极号召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到工作所在地辖区的农村、社区党委(支部)兼任金融助理、金融专员,争当惠民政策宣传员、金融风险防控员、普惠金融服务员、信用建设推广员。

守正创新——

融资担保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增信、分险、保障、杠杆等功能,在扩大信贷投放、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融资难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山西金控集团旗下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以下简称“山西再担保”)是全省融资担保体系龙头企业。近年来,该集团坚持产品创新,为实体经济“担”来更多金融活水。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铸造加工,将市场上的废钢收集回来,经过加工再销往全国各地。回收废钢必须现结货款,而产品销售存在较长账期,流动资金成为稳定经营的难题。”山西华电新海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没有实物抵押的情况下,公司通过山西再担保,及时获得了500万元的贷款,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玛钢铸造业是晋中市太谷区传统支柱产业,区内共有玛钢企业112家,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以来,山西金控集团聚焦服务特色专业镇,构建了“一基金、一专板、一平台、一论坛、一方案、一专班”与“担保增信”结合的“6+1”服务体系。在对企业金融需求摸底时,该集团服务团队发现,太谷玛钢专业镇许多中小企业长期面临有市场、有订单、缺抵押的问题,导致融资难制约了自身发展。为精准响应企业融资需求,山西再担保作为省级政府性担保机构,积极主动发挥职能,协同兄弟金融单位研发了“镇兴保——太谷玛钢保”产品,有效缓解了玛钢生产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卡耐夫集团(山西)管道系统有限公司是太谷玛钢专业镇龙头企业,不久前通过“镇兴保——太谷玛钢保”产品获得了1000万元贷款支持。山西再担保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主要通过报税收入及缴纳电费金额等数据,选择优质企业并核定担保额度。同时经合作银行推荐,融担机构不再对企业二次尽职调查,采用线上审批方式减少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最快可达到当天审批当天放款,让企业实现快速融资。在降低门槛的同时,融担机构根据有关政策,降低企业担保费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哪里有需求,就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哪里。”山西再担保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集团紧紧围绕特色专业镇、专精特新等领域催生的金融新需求,推出了镇兴保、专精特新保等特色产品。同时,综合运用担保、再担保、创业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手段,重点打造了“网商保”“总对总”扩面增量类产品模式和20余项专项特色产品,形成“规模+个性”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2023年,山西再担保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97户16.48亿元、专业镇企业278户9.29亿元。

晋商风雨五百年,纵横欧亚九千里,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商业文化,又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求新求变、熠熠生辉。新征程上,以深厚的文化力量助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山西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