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6-14
有一种精神叫太行精神,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有一所学校叫太行师范,秉承着太行精神,在时代召唤下诞生,在精神洗礼下成长,在自我奋进中升华。
有一个思念叫太行情结,埋藏心底,萦绕脑海,抹不去、擦不掉、丢不了,伴随我们一步步成长,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讲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巍巍太行山,滔滔清漳水,一座中等师范学校应时代而生、顺时代而升。1985年筹建校舍,1989年开始招生,2007年与太谷师范合并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顺利实现了由“中”到“高”的升华。而今,338万晋中儿女中仍有6000余名校友珍藏着加盖“山西省太行师范学校”印章的毕业证书。太行师范,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也是铸入灵魂的青春记忆,更是奋斗不息的基因原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曾深情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指出,这首诗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庭情结。回望我们这个大家庭19年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宛若太行山上一颗璀璨明珠光耀千秋!
学校
太行山上桃李满园
每逢暮春时节,太行山桃花红、杏花白,成为八百里太行一道靓丽风景;每逢看到鲜花,我们就会想起辛勤的园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902年,我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称赞他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标志着我国中等师范教育正式开启,自此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发展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师范教育事业,从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到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师范院校是培养师资的主要阵地”,从197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举措”,师范教育伴随着我国向教育大国、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等师范学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非常荣幸成为师范生,更是时代的幸运儿。
在教育事业发展大潮中,太行师范虽沧海一粟,但如同《了凡四训》中的“功过格”,记录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载入晋中教育史册。母亲含辛茹苦地给予我们生命成长,母校博大无私地教会我们能力本领、教导着我们做人做事。太行师范以其独有的时代使命培养了一大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改变着我们的命运。回想当年,从这里面向初中招收优秀毕业生,让品学兼优的农村莘莘学子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梦想成真。“学校不收学费、还有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在这里落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精神内涵代代相传。学校的一砖一瓦、师生的一言一行,无不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担当精神。在这里生活和学习,崇高理想萌发,奋斗精神生根,干事本领开花。迈向社会参加工作,面对激烈竞争,想想母校就会萌生一种奋斗的骨气;遇到挫折坎坷,想想母校即可升腾一种不屈的力量;赢得荣誉光环,想想母校就有一种谦卑的虚心。为母校争光、永不丢脸,已深深烙印在我们人生中。太行师范如同太行山,时常涌动在每位学子心间,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历久弥新、经久不息。
学习
内外兼修奠基人生
《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一位学者通俗地讲到,“学”就是模仿,通过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习”就是实践,一只小鸟在阳光之下飞翔,旨在反复练习。在太行师范学习,老师们经常教导我们要“一专多能”,印象最深的事情应是“三笔两话(画)”,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日日练习,年复一年,严格过关。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个个一手好字,人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这里生根发芽。“提笔能写、开口能讲”是学子们的最强本领,一技在手、一生受用。大礼堂就餐的场景、逸夫楼读书的画面、音乐楼学弹琴的音符、入学军训的历练、操场晨练的身影、军乐队(管乐队)的排练以及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参演、年度艺术节的旋律、校歌《太师颂》的音调等,都是那么清晰又深沉,一段段尘封的记忆、一个个成长的足迹魂牵梦萦。
我们的知识、学问和能力本领,是在太行师范打下的基础。在这里学到的不仅终身受用,而且触类旁通;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不仅是家庭中的好丈夫、好妻子,更是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根和魂是太行精神的传承。据说,太行师范学校是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推动建设的,校址之所以选在革命老区左权县,寄托了老一辈革命家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夙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和生活,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将军的殉难地,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6名元帅、6名大将、19名上将、48名中将、300多名少将。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我们在红色血脉的滋养下,根植于“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凝结成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人格秉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学子们的成长成材,是太行师范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员工心血汗水浇灌的结果。他们如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大先生”那样,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品行、品位,帮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就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唱的那样,“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谨记恩师教诲、终身不敢懈怠,是广大学子们的信条。
学子
当年“学霸”今日“栋梁”
当年,能考入太行师范的都是各地初中学校的“学霸”,甚至是北大清华的料。这些学生放弃读高中、升大学的机会,把乡村教育广阔天地作为“我的大学”,甘愿撑起太行山区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19年办学生涯、6000余名莘莘学子,从太行山巅出发,心系家国,怀揣梦想,以教育为己任,走向晋中乃至全国各地教育战线,为地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30多年来,学子们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在不同的岗位上书写着师范生的新使命新担当。如今,一些学子默默耕耘“三尺讲台”,坚守教育阵地,用心用情“点亮”山区孩子美好未来,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基垒台;一些学子成长为教育管理者,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敬业高效的工作态度引领一方教育发展;一些学子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成长为高校教授或学者,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献智献力;一些学子被组织委以重任,从一名教师成长为党政机关干部,甚至担任党委、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些学子创办学校、经营企业等,成为行业领域的精英翘楚。
太行师范升格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从太行山巅迁址魏榆大地,成为晋中21所驻市及市属高校之一,继续为晋中市乃至山西省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经济腾飞作贡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年的懵懂少年、花季少女都定格在那一张张毕业照片中,任岁月流转总抹不去当年鲜活的记忆,无论走出多远,总会时常像游子般在梦中归来。那些镌刻着他们青春热血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都永远鲜活在一生的记忆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底色和基因。对党和国家的忠,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更是对母校最大的报。奋进新征程,我们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担当使命、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
愿母校明天更加辉煌、老师们事业更加顺达、校友们未来更加灿烂、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让我们携手与共,为新时代鼓与呼、为梦想奋斗不止。
(指导:中共晋中市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邢昌宏;作者:原太行师范学校2000届973班毕业生李中华、赵亮、张红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