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太谷

太谷古城

老街古韵悠悠 留住乡愁记忆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6-13

图为“建桃剧社”里,太谷秧歌正在上演。 通讯员 摄

“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早在上个世纪以前,在晋中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众人口口相传的“金太谷”说的便是太谷古城。

“真没想到,这里还是这么古朴,让我感受到小时候太谷老街的韵味和烟火气。”6月2日,石海波带着妻儿游览太谷古城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石海波1988年从太谷中学毕业考上大学,后来在成都工作、安家。“这条老街我曾经走了十多年,鼓楼,老铺、石板路还是原样,只是增加了一些现代时尚元素……”漫步在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巷里,石海波向首次回老家的妻儿分享他的乡愁记忆。

太谷古城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最早建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公元57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城内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明清时期,太谷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因此太谷城也被冠之“金太谷”“旱码头”等美誉。

“晋商鼎盛时期,太谷商帮纵横欧亚大陆,仅在老街开设的大小商号就有七百多家,其中票号二十余家,占据山西票号大半壁江山。”指着随处可见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且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深院高楼,石海波兴奋地当起了导游,在他的言辞中,古城里的一砖一瓦都能牵扯出百年前的繁华风光。

太谷古城是一个承载了历史的地方,有一段段说不完的沧桑往事。随着岁月的变迁,古城的繁华不再,却保留下了历史的印记与文化的厚重。

古城的西大街上,一家名为“蔚成德”的店铺正在营业。这是一家传承了百年的老字号中药店,店里不仅卖药,还有大夫坐诊。这间面积不大的铺面里,每天前来看病的人却络绎不绝,最有意思的是药铺排队取号的规矩,排在第一位的只能拿到第五号,而前四个号放在大夫的抽屉里,是留给急诊、老幼孕妇备用的,被称为“公道牌”。

志诚信票号,大德玉老宅,孔祥熙宅院……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高度基本一致,邻里之间界限分明,并自觉保持不越位、不出格;店铺里摆在柜台上的秤,始终把读取数字的一面对着顾客……时时处处,无不体现着晋商的诚信精神。

常言道,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太谷古城也不例外,在古色古香的老城里,形意拳、太谷秧歌等非遗百花齐放。

走进上官巷2号“建桃剧社”,这是一座道光时期的清代二进小院,保存完整。每周三晚上,华灯初上,随着一阵优美的秧歌曲调响起,总会让市民游客驻足聆听。太谷秧歌艺人们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古城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让游客记住了太谷,记住了太谷秧歌;北砖道巷1号院,经常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武林界同仁光顾,感受着形意拳的文化魅力。

在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并不相悖,大量原住民依然生活在古城里。居民把古宅收拾得整洁、清幽,从明清时期就留存下来的牌匾、木雕、彩绘,依然完好地点缀其间。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汽车、电动车擦身而过,看似混乱却不失秩序……这样富有烟火气的古城让我内心非常触动。”石海波说,太谷古城里虽然没有其他景区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却铺陈开最真实的市井街巷。

旧貌依然、古韵长存,离不开妥善的修缮和保存。

近年来,太谷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古城保护管理力度,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利用。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保留必要的古城商业人居“烟火气”的同时,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启动了一系列整治与修缮工程,涵盖了南大街、县前街共计21处建筑立面整治修缮,让太谷历史文化不断焕发新光彩,也让更多的人在这里记住乡愁。

张谦 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