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端午佳节晴光好 艾叶飘香醉良辰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6-07

榆次新世纪书院幼儿园的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编五彩绳

传承端午文化

齐编五彩绳

文艺演出

艾草香包

悠悠夏日,岁至端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更融入了人们对健康、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根脉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追溯端午节的起源与演变,探寻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让我们一起记录那些原汁原味的端午习俗,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愁与亲情。

溯源:传承千载 历久弥新

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插菖蒲、挂荷包……两千多年来,每逢端午佳节,人们都会以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一特殊日子,同时,品读节日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等。它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不过,以下这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为国家效力,但最终因政敌的陷害而被贬斥。流放期间,他听说敌军攻入楚国首都时,悲愤投江,以示对国家的忠诚。为了缅怀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纪念活动。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受吴王阖闾重用,大破楚国、北镇齐晋、南服越人,官拜相国公。吴王夫差继位后,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听信谗言,不听其主张,赐其自尽。伍子胥愤恨自刎,遗言要家人将他眼睛挖出,挂于城门,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夫差极怒,把伍子胥的尸首抛弃于钱塘江中。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

又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其父曹盱,在五月初五迎伍神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遍寻无果,悲愤投江。几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

另有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更为古老,与古代百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关。在历史的长河中,端午节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氛围和习俗。而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颖)

习俗:本土特色 乡情更长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戴彩线,驱瘟疫;佩香囊,祈安康!”

在我市,一到端午节,很多人家就用满满的仪式感,追忆古圣先贤、传承民俗文化。

据史料记载,榆次一带有“五月端午的蛤蟆,躲了初五躲不过十五”的俗语。关于在端午节逮蛤蟆的原委有两种传说,一说端午节这天逮到蛤蟆,晒干碾成粉末,可以治疮疖、肿瘤等病症;一说屈原投入汨罗江,怕屈原的身体被蛤蟆、鱼、虾等吞吃,人们就去河塘小溪中抓那些不愿意上天庭的蛤蟆。因此,端午节这一天,在榆次有下河逮蛤蟆、捉鱼捉虾的习俗。

晋中市作家协会主席杨丕梁介绍,太谷一带,端午节有在门上贴神牛镇宅图和灭“五害”剪纸的习俗。神牛镇宅图,其黄纸上印着一头雄健的牛,观音菩萨端坐在牛背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灭“五害”剪纸可分贴在大门两边,左面是一只大红公鸡,嘴里衔着一只张牙舞爪的蝎子;右面是一把剪刀,剪刀下面是蛇、蜈蚣、老鼠、蟾蜍、蝎子“五害”。两种习俗均与人们希望健康平安、止恶气、驱瘟避邪息息相关。

作为面食之乡,端午节,平遥县还有家家蒸“端鼓日”的传统,“鼓日”是老鼠的别称,用普通话来说就是“端鼠儿”。把发酵的面团揉成圆圆的长条,从两边往回卷,卷到中间并排在一起,然后在中间的顶上捏一个尖,就像是老鼠小巧的脑袋,待蒸熟之后,和粽子一起供奉神祖,祈求全家健康平安。在昔阳县,有吃凉糕的习惯,有的人家做糯米糕,有的人家则做黄米糕,炎热的夏天,来一块凉糕,清凉又美味。在东山一些县还有端午节荡秋千等娱乐活动,用多姿多彩的活动,表达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闫淑娟)

创意:链接时代 共融共荣

挂艾草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今年,不少商家把艾草也玩出了新花样。菜市场几元一把的艾草,被商家搭配上黄金球、菖蒲叶等各类花材,摇身变成创意十足的艾草花束,吸引不少年轻人买单。

“目前,线上线下都接到了订单,艾草花束里还会搭配香囊及‘百发百粽’‘驱邪祈福’等小卡片。”近日,市城区文苑街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向记者介绍着新款艾草花束。艾草花束兴起的这波热潮,来源于当代年轻人对“仪式感消费”的重视。他认为,“端午节在家门口挂艾草是老传统,但现在的年轻人审美不同了,对节日有了更新的呈现方式。这些艾草花束新鲜度可以保持一周左右,随着颜色慢慢变淡,变成干花后观赏性也不错。”

艾草经过花艺师的巧手搭配,再配以祝福语,呈现出浪漫的气质。“现在,年轻人正用自己的审美赋予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新的仪式感。”话语间,老板向记者介绍道,“有些品类好的艾草花束还搭配了扫把挂件、古风葫芦等装饰。”

“端午节前,我在网上购买了一些艾草挂饰材料包,回来和孩子一起制作,同时给孩子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及挂艾草的传统习俗,很有仪式感,也很有意义。”“90后”市民拿出自己制作的艾草花束向记者展示。

“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佩戴五彩绳的风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有了。以前的五彩绳多由“青红白黑黄”五种丝线单纯编织成链,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五彩绳的样式也有所增多。售卖五彩绳的商贩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在五彩绳上搭配小粽子,粽子寓意高中;也可以配上一个响铃铛,寓意着聪明伶俐。这些创意多、寓意好的五彩绳越来越受到年轻市民的喜爱。”

(武玲芳)

安康:夏至时节 养生有道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当端午佳节的脚步临近,夏日的气息也愈发浓郁起来。晋中市中医院医生付志亮表示,端午节,可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它更是一个养生保健的绝佳契机。

付志亮说,在这个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节日里,可以从诸多方面来关注健康养生。首先便是饮食,“夏季炎热,人们食欲不振,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可清浮火。”付志亮介绍,糯米味甘、性温,适量食用有助健脾养胃,而粽叶则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端午的传统习俗也蕴含着养生智慧。那悬挂的菖蒲、艾叶,其独特的气味有驱虫、祛湿的奇妙功效。用它们煮水来洗澡或泡脚,能有效地祛除体内的湿气,让身体倍感舒适。

随着夏日气温升高,养生重点也落在了养心之上。付志亮说,大家要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乱,避免烦躁与恼怒等不良情绪。在清晨或傍晚相对凉爽的时段,适度地进行一些运动,如悠闲的散步或是舒缓的太极拳,既能增强身体素质,又能让心灵得到放松。而且,保证充足而优质的睡眠至关重要,中午时适当小憩,能让精力更加充沛。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室内要保持通风透气,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多喝水,尤其是温水或淡茶水,可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付志亮还提醒,在这个季节,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祛湿健脾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薏米、冬瓜等。大家要从饮食、起居、运动等各方面关爱自己的身体,提升健康意识,度过一个既欢乐又健康的端午节,可以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马永红)

食俗:粽子飘香 味蕾欢歌

三片粽叶在手中环成一个锥形,舀一勺糯米装入其中,再塞进3颗红枣,用拇指将粽叶压实后,拿马蔺草或者细线一捆,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端午节前夕,在榆次区乌金山镇鸣谦村村民韩晓花的家中,全家老少齐聚一堂,洗粽叶、包粽子、上锅煮……大家分工明确,其乐融融。

“包粽子是我们家每年端午节的重头戏,从小到大没断过。”67岁的韩晓花说,虽然现在买粽子也很方便,但能够吃上亲手包的粽子感觉才是过节。

韩晓花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包粽子是在她8岁的时候。她回忆道,母亲不知和邻居从哪摘下了新鲜粽叶,加上家里就有的黄米和红枣,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包粽子,非常热闹。

“小时候,端午节能吃上粽子是最开心的。”在韩晓花的记忆里,浸透着粽叶香的黄米,搭配上软烂的红枣,撒上一小勺白糖,那个味道美极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端午节,韩晓花家也不止吃一个粽子了,每次过节家里都会摆上满满一大桌可口的饭菜。

“从来不知道粽子还能做成其他口味的!咸肉的、蛋黄的、豆沙的……让我大饱口福。”韩晓花说,前几年,外地上学的亲戚给她邮寄了外地的粽子,那些粽子吃起来口感也不错。从去年开始,他们家也尝试着包一些其他口味的粽子。

“三片叶子三个枣、二两米,就包成一个粽子,这么一系。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走进市城区佳地花园小区李敏芝的家里,桌子上摆放着粽叶、糯米、红枣、马蔺草等材料,在李敏芝的指点下,一家人撸起袖子,有说有笑,包着粽子。

“虽然如今超市里有各种包装精美的粽子,但最香的依旧是自己包的。”在李敏芝的女儿看来,这些年,他们家除了包一些传统口味的粽子外,还会包一些豆沙、果脯之类的粽子尝鲜。

(张凯鹏)

后记

感受端午节的“精神滋养”

□ 史俊杰

青山呈黛,艾草飘香,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最有底蕴的节日之一,虽历经千年变迁,但其中饱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却亘古不变,如今在新时代的召唤下滋养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笃行致远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托。

甜甜的粽子,沁脾的香袋,五色的丝线,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端午的味道。关于端午节,或为凭吊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或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或是源于早在夏、商、周时期便有的夏至节,没有人会较真,更不会去纠结,不管什么原因它已幻化于每个人的血脉里,变成一种幸福触动、一种美好记忆,让我们持久不能忘怀。

味蕾的触动,特有的仪式感,吃粽子大概是最能让人保持记忆的一种方式,但端午除了特有的粽香,解析端午佳节的深厚内涵,或者也可以是一场仪式、一次咏唱、一身汉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传统佳节里的灿烂辉煌。这种文化传承久久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肌理下、血脉里,让无数人向着更开阔的未来奔涌而去,同时也将端午的坚守与传承无限拉长。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一贯信守的价值理念,也是向上向善向好的共同追求。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无论精彩还是平淡,感受日常美好,看见日常美好,都将成就更好的我们,我们须以积极的姿态、深厚的情感,迎接和过好每一天,每一个节日。

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史俊杰

摄影:程 婧 本版制图:胡启龙

史曼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