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6-03
图为郭卫在大棚内养护花卉。资料图
走进榆社县社城镇社城村,若在街头巷尾向人们打听郭卫,人们便会指向那一片大棚,还会不忘说上一句:“那后生可是个能干的人!”顺着村路走进大棚,即可就会被满棚盛开的鲜花所吸引,而在花丛中忙碌着的正是郭卫。只见他中等微胖身材,衣着朴素无华,皮肤黝黑,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容,俨然一副庄稼汉的模样,但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以及言谈举止间,又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别看他现在是榆社县鑫美花卉种植中心负责人,然而在7年前,他还是生活工作在首都的“城市白领”。2003年大学毕业后,郭卫一直在北京通州从事花卉种植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花卉种植经验,也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那时,亲戚朋友们都羡慕他在大城市的发展。然而,在2017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决定回乡,投资100多万元,开启了返乡创业之旅,开始了他的“新农人”生活。“说到底,是自己对家乡有着一份情怀,总想着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再者说,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它需要年轻人接力下去。”郭卫说道。
虽然都是农民,但郭卫这个“新农人”和父辈们却不一样。尽管他自幼生长在农村,对家乡人们的种植习惯也了如指掌,可当看到父老乡亲一直接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种植单一作物、收入甚微的现状后,他决定首先从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入手,在村里开展花卉种植。
要改变种植种类,要流转土地,要建造大棚……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少不了和村民们的反复沟通。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考察、挨家挨户走访,反复地给村民讲解:“老乡,咱们改种花卉,收入会增加!咱们家乡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温室花卉种植,而且花卉销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终,他用真诚说服了村民,联合贫困户,建了4个大棚,迈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新型设施农业转变的第一步。同时,村“两委”班子协助推进,协调了榆社县水利局帮忙解决水电问题,政府也投入建棚补助,2017年底大棚如期建造完工。郭卫忙碌的身影化作了大地上匍匐奋进的身影,也让理想之舟在家乡扬帆起航。
2018年6月,社城花卉种植正式启动,那年与郭卫一起种植花卉的仅有6户,到2019年就发展到26户。许多村民在尝到花卉种植的甜头后,思路一下子开阔了,积极性也随之高涨起来。如今,花卉棚已从原来的4个扩展到42个,年产值将近1000万元,年利润达30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30万元,花农户均年增收近4万元,务工性收入150余万元。提及郭卫,大家总会说:“亏得有这后生,我们才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郭卫在逐梦田野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技术更新和推广。他一边精心研究花卉行情、政策导向,一边抓好生产经营、市场销售。他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与国内外知名花卉公司接轨学习,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努力提升自己、壮大自己,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发光发热。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村民,成为带领农民、发展农村、托起农业的“领头雁”。如今,村里参与种植花卉的村民,对于花卉种植、浇水施肥、棚里温湿度把控等技术已然“了如指掌”,他们通过“芬芳产业”走上“致富路”,“腰包”鼓起来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经过七年的摸爬滚打,在郭卫的引领和带动下,社城村涌现出了一批会种植、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带头人,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目前,社城村已建成总投资1600万元、占地350余亩的花卉大棚43座,其中包括1座高标准育苗棚、42座日光温室大棚。重点种植以市政草花和家庭鲜花为主的花卉品种,还打响了“社城鑫美”自主品牌。当前,该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集育苗、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花卉生产基地,花卉销往北京、上海、河南、太原等省市。2021年,郭卫被评为“晋中市劳动模范”,今年又当选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从“城市梦”到“田园梦”,郭卫把青春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挑大梁、当主角,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了崭新篇章。
记者 刘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