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晋中自然地理与史前先民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5-31

丁美科

晋中市位于山西高原中东部,东依太行山,西濒汾河水,南傍太岳山,北屏系舟山,山水环绕,沃野千里,是一方雄浑激昂、生机勃勃的热土。

晋中境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宽厚,西南窄长,平面轮廓似一片舞动的多角枫叶飘落在太行山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5″-114°05″,北纬36°40″-38°06″。东西跨经度2°80″,直线相距约240千米;南北跨纬度1°66″,直线相距约160千米。市界总长度986.8千米,总面积1.64万平方米。现辖榆次区、太谷区、介休市、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和榆社县等2区1市8县,总人口337.65万人。

晋中地形类型多样、排列有序而又富于变化,呈现为一幅壮阔秀丽的江山画卷。太行山山地、沁潞高原山地丘陵、太岳山山地和晋中盆地平原,自东而西相间排列,为区域地形基本格局。全域山地面积1.04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3.9%;丘陵面积335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0.5%;盆地平原面积255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5.6%。

东部太行山山地,地处太行山中脊西麓,为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相对高程在500米-1000米之间,分布于左权县、和顺县和昔阳县三县东部。其中,左权县北天池海拔2097米(为境域太行山最高峰)、和顺县阳曲山海拔2059米、昔阳县白羊山海拔1833米。

中部沁潞高原山地丘陵区,地处沁潞高原北部,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中段以西、太岳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榆社县全部、寿阳县大部,以及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三县西部和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等区县的东部。该区域地势中部高、南北低:中部是一系列中山,海拔在1500米-1800米之间,相对高程500米-1000米,其中主峰海拔1813.8米(榆次区长枪凹疙瘩)的八赋岭为该区域最高峰,也是本市域黄河流域水系与海河流域水系的分水岭;北部寿阳县域大部为寿阳—阳泉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南部榆社县为武乡-襄垣盆地的北部,海拔1500米以下。

中南部太岳山北部山地,主体在灵石县、介休市两县市的东部,海拔2000米左右,为相对高程超过1000米的高中山。其西侧陡峻,东侧缓缓伸入沁潞高原,北部伸入平遥县、祁县、太谷区东部,与太行山相接,海拔降至1500米左右。该区域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主要有灵石县境内的石膏山(海拔2533米)、牛角鞍(海拔2567米)和介休市境内的绵山(海拔2405米)、天峻山(海拔2009米),其中牛角鞍是晋中市域最高峰。

西部晋中盆地平原,分布于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和介休市西北部,海拔700米-800米之间,地势从盆地边缘向中心缓缓倾斜,其中心地带有厚达千余米的河湖相堆积。

此外,在有序阵列的群山沟壑之间,因势散布有若干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黄土小盆地、谷地和台地,主要有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和寿阳等山间盆地,以及寿阳县桃河、潇河谷地、左权县清漳河谷地、昔阳县松溪河谷地、榆社县浊漳河谷地和灵石县汾河谷地。在介休市义棠镇以南和灵石县中东部还形成了韩侯岭台地,海拔1000米左右,为晋中盆地与临汾盆地的分界点。在广阔的晋中盆地平原东缘,分布有高出平原40米-70米的阶梯状黄土台地,为晋中盆地平原向中部山地的过渡地带。这些散布的盆地、谷地和台地,似若碧空中的星辰和花枝头的绿叶,点缀和映衬着晋中大地的秀丽与壮阔。

山水相生。在连绵起伏的峰峦之间和蜿蜒起伏的断陷盆地,生成了众多涓涓溪流和浩浩河水,其中控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58条。这些河流以八赋岭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其中控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黄河流域有31条,海河流域有27条。黄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汾河、潇河、象峪河、乌马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静升河、交口河、段纯河、仁义河等,这部分河流都注入汾河汇入黄河。灵石县石桥村附近的汾河出境处河滩,海拔574米,为汾河流域的最低点。海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清障河、浊漳河、松溪河、太平河和泉寺河等,这部分河流分别注入海河流域的南运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其中,清漳河东源、清漳河西源、清漳河和浊漳河北源注入南运河水系;松溪河、太平河和泉寺河注入子牙河水系。昔阳县孔氏乡王寨村附近的松溪河出境处河滩,海拔560米,为晋中市域最低点。

水是生命之源。奔涌密布的溪流水网似百二山川律动的血脉,滋润着晋中大地,养育了晋中儿女。浊漳河、泉寺河、松溪河、潇河的溪旁水畔,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驻足衍息,点燃了区域文明的星星之火,是晋中人的问祖寻根之地。

沧海桑田。今天的晋中大地不是固有无变的,是亿万年地质运动、自然雕琢生成的,经历了漫长的回天再造演化过程,而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绵赓续,不曾停息。

(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