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1-17 08:59:00
泽城村全景图 (资料图)
坐落在太行山中部的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依山而建、流水穿过,处处透露着一股发展进取的活力与朝气,正着力描绘着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振兴画卷。
“1月9日,省委书记唐登杰在泽城村调研指出,要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更高标准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坚定走好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泽城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麻田镇党委书记梅世明说,“我们将切实发挥好独特资源优势,围绕写生基地建设、产业富民、保障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村民生活更加殷实。”
丰富写生业态
绿水青山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左权县立足山美、水美、生态美的独特资源优势,与国际水彩协会合作,在泽城村打造聚集艺术群体写生、实践、研习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实现“山水—写生—消费—产业”全链条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造福村民的金山银山。
或小巷、或河畔、或山脚,泽城村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了绘画爱好者写生的绝佳素材。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近3年的建设,基地已与10个省份95所高等院校和134所艺术机构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成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接待能力最强、合作院校最多、国际影响力最广泛的综合性写生基地。该项目被列为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和世界文旅品牌大会“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艺术的介入让太行山上的小山村焕发新的生机。如今,这里不仅艺术气息浓厚,“科技范儿”也十足。
穿过几条小街,远远就看到一棵国槐老树,枝丫交错下,就是泽城村的网红打卡点之一——“老树咖啡”。记者看到,随着咖啡机器人两臂不断旋转扭动,磨豆、冲泡、过滤,浓浓的咖啡香扑面而来。
魔法墙投影互动系统、墙面投影系统、VR智真娱乐系统……为了让学生和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更足,村庄创新建设VR互动体验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打造县域首个VR沉浸式互动娱乐体验模块。
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写生基地对于泽城来说,不仅是风光的展示,更是产业的振兴。以画为媒,村里建起写生驿站,引进运营公司,打造太行民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学生和游客,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2023年3月以来,写生基地先后接待游客、考察团队及院校、研学机构师生约10万人(次),接待人数再创新高,推动泽城村集体增收28.4万元,直接带动100余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谈起写生基地落地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麻田镇副镇长、泽城村包村干部原凯感慨万千。
产业提质增效
一业举,百业兴。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左权县,地理标志产品“左权绵核桃”备受外界赞誉。泽城村是全县核桃种植中心片区,种植面积1600亩。近年来,该村采取“龙头企业+托管组织+农户”模式,高效推进全村核桃良种托管服务。
“我们与左权县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公司签订托管协议,公司全面负责核桃的种植管理、托底收购和对外销售等问题,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管护,品种、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改良,种植户解放双手的同时,产品统一销售,提高了知名度和附加值,收入相比托管前亩均增收350元。”泽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富生介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泽城村充分利用水量充沛的资源优势,与水利部门联合,投资1688万元在上游清漳河干流建设起水力发电站,成立了兴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蓄水发电,真正实现资产到村、效益到村,年收入可增加50余万元,带动4个脱贫户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
没产业瞎转转,有产业吃饱饭。泽城村还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分集体光伏发电和农户屋顶光伏发电两种模式。集体光伏发电站为300KW,年发电量约100万度,去年为村集体增收63万元。农户屋顶光伏发电有55户,户年均发电量约4500度,每户年可增收4000余元。赵富生信心满满地说:“去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51.4万元,没有产业支撑,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成果惠民利民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强起来,泽城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动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村民。
赵富生介绍,泽城村全村共有1347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307人,占到了全村人口近四分之一。因此,保障留守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服务,2022年,村“两委”将原有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扩建,拓展服务功能,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需求。该中心占地110平方米,设置厨房、餐厅和集娱乐、阅览、休息于一体的活动室,每天为75周岁以上的在村居住老年人提供午餐、晚餐服务,菜谱一周不重样,菜品营养又健康,深受老年群体的喜爱。
费用方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日常运行采取个人交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的办法,老年人每顿饭交纳一元,县里每年补助3万元,剩余的由村集体经济资金补齐,在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又解决了在外务工子女的顾虑。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在活动室一起下象棋、聊家常,生活丰富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中心还配备了到村工作大学生、选调生、网格员等志愿服务者,为老年人配发安全手环,根据数据,及时关注身体状况,保障安全健康,真正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变“养老”为“享老”。
“乡村美起来、富起来,村民生活好起来,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梅世明表示,今年将严格按照省委部署要求,进一步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推动“山水+写生+旅游+特优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村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