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晋中市“一村一联”文化下乡作品 (榆次篇)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11-24 10:05:38

1.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

作者:孙彦君

上联:三晋名村,永安门内群楼立;

下联:一廊特色,长乐心中百业兴。

简介:该村位于榆次城南19公里,共有390余户1000余口人,支柱产业为水果、蔬菜,全村有设施蔬菜400套1200亩,有果树1100亩,远近闻名。该村先后荣获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永安门指村西口永安门牌楼。

2.榆次区张庆乡怀仁村

作者:薛有毅

上联:贾念俭恭,胡家誉载先三晋;

下联:胸怀仁义,陈醋名扬第一村。

简介:该村位于榆次城西南15公里。现有850余户2460余人,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区位优越,是闻名三晋的传统陈醋酿造发源地和产区。相传怀仁境内曾是议论军机大事的驻军之地,其村名有“怀想仁人”之意。山西省委原书记胡富国,曾为该村题“山西酿醋第一村”。

3.榆次区庄子乡庄子村

作者:李昱贤

上联:七星山壑明,四野果红隆社稷;

下联:两座驼峰隽,八方路畅富农家。

注释:七星指该村所辖庄子、窑上、杨壁、马兰、西凹、张坪、义井等7个自然村。驼峰是指明清时期,该村骆驼运输业兴盛。因许、胡等骆驼运输队强大,曾被誉为“晋商脚力之村”。社稷指村里现存“社稷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该村位于榆次区东南部。辖窑上、杨壁、马兰、西凹、张坪、义井6个自然村,1435户3530人。

4.榆次区东阳镇东阳村

作者:杜勇林

上联:津河水暖,古镇人勤善,昭德耘田继世;

下联:国道路长,卧牛堡泰和,创新耕读传家。

注释:卧牛堡——东阳村原名,后因地处津水河之北,北为阳,故名“东阳”。

简介:该村位于榆次城南15公里。时过境迁,津水河几度改道,现在村庄已经位于津水河之南了。全村1600余户4590余人,支柱产业为种植业,以种植玉米为主,茴子白等蔬菜为辅。

5.榆次区乌金山镇鸣谦村

作者:李云

上联:鸣凤来仪,记昔年棉朵如云,奖获中南海;

下联:谦人厚德,看今日圃田似画,福流甲子村。

注释:①中南海——鸣谦村棉花生产曾获国务院嘉奖。②甲子村——该村初始名。

简介:该村共1761户4841人,耕地4352亩,该村依托大学城,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劳务输出成为村民收入主渠道。

6.榆次区修文镇王香村

作者:韩霞

上联:笔底春风,银钩铁画,合力千毫,绘就一村和美景;

下联:王生油汁,玉坠金珠,凝香万事,创新百业展宏图。

简介:该村位于榆次城西南15公里。现有1282口人。因王姓经营油坊,生意兴隆故名“王香”。因有书画艺人郝榆平,存银钩铁画之说。

7.榆次区郭家堡乡南关村

作者:赵巧叶

上联:据魏榆关要,北拱老城,南濒潇水,生态宜居风物美;

下联:领经济潮流,村兴三产,民富小康,文明垂范隽才多。

简介:该村地处市城区南部,北拱老城,南临潇河,向为城南屏障,商业重镇,交通要冲。全村2717户6305人,三产为主,经商者达1500余户。曾获中国经济特色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8.榆次区长凝镇西长凝村

作者:成江平

上联:襟驿道,带涂河,寻古贾鱼沟,伫立将军壁,学界开先说地老;

下联:近洪涛,远烟柳,探芳塬峁畔,经行紫蒜乡,商街始创破天荒。

注释:将军壁指长宁壁,北魏将军李长宁在西长凝村北屯兵筑寨,名长宁壁,又名长宁寨,现遗址尚存,西长凝村由此得名,清代中期改“宁”为“凝”。化石沟指贾鱼沟,为榆次境内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带,属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驿道为古晋冀官道,后曾名榆邢公路,现名董榆线。洪涛、烟柳指榆次古八景之“涂河洪涛”“榆城烟柳”。

简介:该村位于榆次区东南部,有998户2371人。支柱产业为大蒜、玉米、果树、蔬菜大棚等特色种植养殖。

9.榆次区使赵社服中心杨盘村

作者:王曜

上联:榆太偕携,潇涧同润,宇庙相隆,林禾共茂,因位就颐,一村宝地由天赋;

下联:世安兴水,昌耀追赃,定国执县,和璧崇商,凭德承誉,四俊贤达以品传。

注释:世安——段世安,杨盘村人,明洪武二年率杨盘村民开涧河分流杨盘渠,被人传颂。昌耀——王昌耀,光绪年间杨盘村人,因为民请命揭露并促以法办污吏知县吴师祁而受人敬仰。定国——王定国,清乾隆四十年任甘肃宜禾县知县。和璧——王和璧,清咸丰年间杨盘村人,曾在县衙担任公职,因善于从商且重信义不唯利而受人尊重。

简介:该村位于108国道西侧,现有908户2460口人,支柱产业以汽配仓储为主。

10.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

作者:魏功钰

上联:地载山川水,仰见居如轴画垂,礼传风土净,从善人和,今有桃源新志,民俗篇,当赞仁行邻里静,孝举弟兄安,万壑金光祥盛世;

下联:天悬日月星,俯思室似观音护,雨润旱田丰,向阳春早,曾闻果品贡梨,帝王录,需歌千古倚农耕,一村留范本,双龙瑞霭吐珍珠。

简介:该村共110户264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主导产业是旅游。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惟一的古村落调查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