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雏凤还需老凤声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10-27 10:29:23

衣 名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里,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亲——路梅,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的身份,注定她对子女的爱全倾注于黄土,又来源于黄土,质朴、纯澈、深沉、博大。日复一日的田间生活,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道理,不断指引着我的人生。

母亲不识字,可我刚入学她就给我备了一块小黑板。一日,我把母亲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后煞有其事地喊她,母亲从灶台热气里走来,我怔了一下,好看的眼睛仿佛凝固了过去的时空,片刻,她神色庄严地说:“妈不识字,可妈最爱听你读书!”从她汗涔涔的脸上,我读出母亲的故事却读不懂她的心。

此后,母亲常带我到隔壁找张家二姐玩儿。二姐早晨读书时,母亲就喊我起床:“人家二姐又背书了。”二姐最终考取北京大学,成为村里破天荒的大事。我因家庭原因读到初中就辍学了,后来参军走进部队。母亲对她的姐妹们唠叨:“儿当兵3年多了,快要探亲回来看我了。”那时,她眼里一定有光,仿佛儿子的一切,都在她期待的视野里,一点点收获她的梦想。

母亲勤劳、俭朴、善良,因打小丧父,家境贫寒,她比一般孩子懂事早。为了减轻外婆的负担,她从八九岁起,就把整理家务和照顾弟弟的繁重活儿揽了起来,抹屋扫地、挑水劈柴、烧火煮饭、缝补浆洗,样样都干。在她与父亲结婚自立门户以后,更是起五更、睡半夜,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全家大小十张嘴,口比粮多。母亲是凑合了上顿,又要想着准备下顿,为了节省粮食,经常边劳动边挖野菜,以补给粮食不足。孩子们的衣服常常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直到补丁摞补丁,母亲还舍不得丢掉,最后还要刷上浆糊打成布壳给孩子们纳鞋底,真是做到了物尽其用。

记得上四年级时,因穿破衣裳上学遭同学取笑,回家后我便对母亲大发脾气。母亲并不恼,心平气和地开导我说:“衣服穿得破,但只要干净整洁并不丢人,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才是真正的丢人。”这道理,当时的我并不理解,慢慢地才明白了母亲的用心。我在山坡上帮母亲割猪草时,望着云彩飘向山那边,就梦想着,要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18岁那年,我参军去西藏,当胸佩红花站在车上,看着县上最繁华的街市挤满了欢送的人流,看见母亲被妹妹挽着在人群里涌动,才真切地感到离别的难舍。车分开人流,留下一路风尘,我没敢回头……

数年后,我从部队转业又被安排在异地工作,此一去就是几十年,回家探亲也只是和母亲匆忙间的短暂相聚,可每当起程时,母亲都重复着一句话:“不能多呆两天了!”走时,母亲早就将家乡的特产莜面、糕面、红豆塞进我所带的包里。

本来,我想一个人独自悄悄离去,好让母亲过分操劳的心休息片刻。然而,我的一举一动都没有躲开母亲的目光,她执意要送我到10里外的汽车站。她说,出村这一段山路不大好走,一个人背着吃力。再三劝说,她还是说要陪我走一会儿,车开了她还追出几步,仿佛还有多少话要对儿讲……

记忆中,我们家虽然穷,但母亲却不小气,她做的“陈醋”四邻受益,对别人的富贵她从不嫉妒,一辈子没听她怨恨过什么人。最难的是在我父亲去世后的那许多年,她独立支撑,抚养八个子女长大成人后,又一个一个地带孙子孙女,子女中没有哪个家庭没有受到过她的关照。

我当兵时,母亲只到部队探望过一次,成家后她也没来了几次,每次都走马灯似的,总是说家里牛羊猪都离不开她。在我家不是忙着做饭就是清理卫生,一刻也闲不住,把我准备要扔的旧衣服,清洗干净后,带回去给父亲穿。有时我拣菜将边叶扔掉,母亲看到后会心疼说:“这都好好的,菜农种一棵菜多不容易呀。”

就这样,聚聚散散数十年间,我总感到善良质朴的母亲一直在身边唠叨让我这样那样或做个样给她看。

哦,一生坎坷的母亲,一辈子艰辛的母亲,你的历程无法用语言来记述,你的爱同世上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爱一样,甜蜜、温馨,寥寥几段文字只能略略慰藉一个游子不安的心。作为儿女,除了几张冷冰冰的钞票之外,我们该如何像母亲关怀儿女那样关怀一天天走向衰老的母亲,才不至于将来留下遗憾呢?我想。

母亲是伟大的,是全部的给予而永不提及自己。母亲也不知康乃馨的含义,但儿子知道山花烂漫的石庄沟里是她一生追忆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