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晋中抗战兵工纪略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10-13 09:51:22

丁美科

(二)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迫任务”。(《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167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1)

当月,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今卜宜乡下神南村郭大刚拳师的院落,秘密开设军械所,延请技师和工人10余名,土法制造“神南造”步枪、左轮手枪(俗称“折腰子”)、六轮手枪、刺刀、地雷、手榴弹等兵器的零部件,而后组合成型,其中枪械就地组合完成,地雷、手榴弹的零部件则转运至下神南村杨家岭组合完成。1939年初,该军械所奉命迁至沁源县,与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军械所合并。1939年5月,寿阳(路南)县政府在沙窊村办起手榴弹厂,由中共寿阳(路南)县委副书记赵玉清负责,招募原太原兵工厂等工厂的流散人员10余名,从太原秘密运回万余斤硫磺、赤磷、黄磷等原材料,月产手榴弹400余枚。同年7月,寿阳(路北)县政府在后掌、东沟创建军械所(后转至徐家岭、南雷公),制造大刀、长矛,修配枪械,后来开始制造“镢把子”手枪及地雷、手榴弹。

建立专门机构,加快兵器工业发展。1939年3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第六科(军事工业科),统一领导与管理晋冀豫区的兵工建设。同年6月,又将第六科扩建为军事工业部(简称“军工部”),代号“武昌”。为了快速发展兵工生产,先后从总部和延安中央军委军工局请调了一批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1939年6月至1940年底,总部军工部整编分散凌乱的兵工厂(所),先后兴建了4个步枪制造所(军工部一、二、三、四所)、1个复装枪弹厂(下赤峪复装枪弹厂)、1个炸弹厂(柳沟铁厂)和1个实验所,计有职工2566人。这批兵工厂(所),管理更加规范,工艺更加先进,产量大幅提升,质量更加稳定。百团大战期间,先后武装部队步枪3000余支、手榴弹7万余枚、枪弹12万多发、黑色炸药3万余公斤,立下汗马功劳。大战期间,军工部还派出百余人组成的工人大队,随军赴正太路寿阳段一带炸桥梁、破铁路、割电线,并抢运回一批兵工物资。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第一步枪制造所(简称“军工部一所”,即黄崖洞兵工厂),1939年7月兴建于黎城县西北部下赤峪村水窑山黄崖洞,由搬迁来的韩庄村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扩建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区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兵工厂,也称水窑兵工厂,代号“工兵营”。该所先后制造了10种武器,主要有七九步枪、五〇小炮(掷弹筒)和炮弹。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第二步枪制造所(简称“军工部二所”),1939年7月兴建于平顺县城东30公里的西安里村,10月正式命名,职工近百名,因地处太行山南部,对外称“太南工作队”,主要工作是修造枪械。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第三步枪制造所(简称“军工部三所”),1939年10月兴建于辽县高峪村,又称“高峪三所”,对外称“高峪工作队”,后为“水磨工作队”。该所是由原驻该村的第129师供给部修械所与第129师先遣支队修械所、武安县政府修械所3个单位整合建成的,所长吴卓然、副所长李作锦、教导员王永庆,职工303人,其中干部129名、工人174人。129师先遣支队修械所,1938年9月建于河北省磁县贾壁村,后迁至辽县梁沟村(该村1955年划归河北省武安县领辖),职工约120人,主要是河南省安阳六合沟煤矿及平汉铁路的失业工人和民间工匠,有部分机械设备,以生产刺刀和修配枪械为主,月产刺刀600余把、修配枪械近200支。武安县政府修械所建于县境西部的列江村,有职工33人,均为河南省林县的民间手工制枪工人,主要是为本县抗日游击队修理步枪和生产八音手枪零件。

高峪村位于辽县东南部,由前高峪与后高峪两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地处太行山中脊西麓腹地,群山耸峙,沟壑纵横。军工部三所的生产区设在前高峪,生活区设在后高峪。其中,新建了锅炉房、机工房、锻工房计600平方米,钳工房、仓库、办公用房借用民房,面积计780平方米。

(连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