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社

榆社县多措并举推动文物保护利用

让历史活起来 让文脉传下去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10-12 14:53:51

榆社县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晋中市东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时贤达仁者的邦邑之地,地上地下文物极其丰富,全县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10处。今年以来,该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文物资源、传承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努力推动榆社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学笃行,在加强保护上下苦功。该县扣紧文物保护“责任链”,着力构建文物安全保护常态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度、例会制度、周报制度等,组建文物安全督查工作队,层层压实责任,凝聚管护合力。织密文物保护“安全网”,榆社县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不断充实文物保护力量,聘用73名文物保护员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实现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员全覆盖。摸清文物保护“大家底”,组建专职调查队伍深入各乡镇,对全县境内石刻文物及3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摸底核查,并根据红色文化遗址、石窟寺石刻、古建筑等文物类别,做好整理记录工作。经统计,全县石刻文物共有534件,其中,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石刻共计133件。夯实文物保护“硬支撑”,在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和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先后实施崇圣寺保护修缮工程、福祥寺保护修缮工程、韩庄修械所旧址抢险加固维修工程等。

用好资源,在传承发展上下巧功。榆社县积极从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实践,着力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谋划,助推产业发展。作为古建筑彩绘文化之乡,该县深入开展“县校合作”,先后成立了100余支建筑专业队伍,带动农村劳动人口7000余人就业,培养出了一批古建彩画新人才,逐步形成以文化立产业、以培训促输出、以技艺带就业、以品牌创致富的劳务输出模式。大力度推进,激发文化活力。发挥阿胶熬制技艺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有优势,全力招商引资,大力招才引智,成功引进山西榆胶健康产业开发公司,致力打造以“阿胶文化”为魂,以现代健康理念为本的战略性新兴阿胶产业园区。多维度引导,推动以文化人。在系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下功夫,印制《榆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纹锦彩画》等书册;持续抓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霸王鞭免费培训和大赛等;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诵经典名篇、抒家国情怀”端午节诗歌朗诵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

创新载体,在弘扬践行上下实功。榆社县充分发挥“革命年代出兵、出粮、出干部、出经验的模范县”的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创新学习载体,教育引导全县上下在红色资源这个生动课堂中润心铸魂,激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精心打造“实景课堂”,焕发红色资源生命力。精选县烈士陵园、县临委旧址、“三块石”圪坨惨案遗址等10个党史学习教育教学点,精心制作引导图,让革命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以“实景课堂”的沉浸式理论学习,让党员干部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真触动、受震撼。讲好讲活“生动教材”,提升红色资源吸引力。全面收集整理文物史料并认真梳理核实,编印《榆社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制作拍摄《追寻》党史专题片,全景式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榆社县的重要事件、重点节点、重大任务、工作实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发展历程中追寻足迹,在触摸红色记忆里的动人故事中锤炼党性。用心播撒“红色种子”,激发红色资源感召力。将民间工艺、思想教育等有机统一,在学校开设面塑特色课程,打造面塑工作坊,开展“传统手艺进课堂、面塑艺术展风采”非遗面塑活动,以更直观、更立体、更形象的方式为党的故事“加温”。

(赵龙 王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