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转型在前列

古村今朝景更美

—— 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因地制宜做大优势产业建设和美乡村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09-11 08:32:48

后沟新村全貌。 通讯员 摄

“我工作时是一名观光车司机,休息时是一名抖音博主,我想通过拍摄短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在黄土高坡的山坳里有一个延续了近千年的后沟古村。”9月10日,记者走进榆次区东赵乡后沟古村景区,见到了闲暇时正在抖音直播的工作人员魏海成,他面对手机镜头说:“这里浓缩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还保存着千年黄土旱地,值得大家到此一游。”

东赵乡的后沟村,地处偏僻,保存了相对完整的黄土高原自然地貌和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古村原貌,村内有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示范基地”,吸引大批学者、游客纷至沓来。

新阶段、新征程,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打造乡村振兴晋中样板”总任务,后沟村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古韵悠悠新曲高唱,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

因势而动——

村庄蝶变有“看头”

后沟村本质价值在于它原生态的农耕文化要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渴望通过重新建房或者加盖改善居住环境,这将会使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失去弥足珍贵的特有价值。如何保护好这块“农耕文化活化石”,又能让村民们享受便利的生活条件,一度成为后沟村发展面临的难题。

“既不能因为保护古村让村民们一直生活在原始落后的环境里,也不能一味追求现代生活随意加盖,破坏古村原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利军介绍,后沟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从2016年说起。为了让古村更有古韵,村民生活更加便利,村“两委”联合山西振鹏置业有限公司选新址、建新村,高质量打造村民住房、党群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高标准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工程,优美的环境与保护完整的古村落遥相呼应,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民张金叶说:“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既是祖辈留下的恩惠,更是新时代带来的福气。”

摆脱了局限和束缚,村“两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古村的文化保护中,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走访村民,将后沟的民风民俗进行全面补充整理,搭建起古村千年历史文化框架,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为古村增添新的魅力。

乘势而上——

文旅发展有“劲头”

守着文化财富,后沟村产业发展方向也更加清晰。“农耕文明就是发展底蕴,乡愁记忆就是致富机遇。”范利军坚定地说。在守住古村传统文脉的同时,后沟村与山西振鹏置业有限公司共同谋划,将古村的市场活力调动起来,按照民宿、民艺、民乐、民俗、农博、影视、研学的新规划,进行功能性完善和布局。此外,全面修缮古村,铺开龙门河景观综合治理、沿河电瓶车专用旅游道路等项目建设工作,完整保留原生态建筑和民俗民情,拓展景区核心区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推动古村开发迈上快车道。

如今,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又为后沟村带来新机遇。景区创新提升乡村旅游业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成果,大力宣传古风古韵,旅游热度大幅提升,暑期游客突破10万人(次),门票收入增长30%以上。“很多游客都是抖音粉丝慕名而来的。”魏海成边操作手机边向记者介绍。

一孔孔具有民俗风情的窑洞吸引游客流连忘返,一次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人受益匪浅,在这里,游客们充分领略到古村落文化的精彩和震撼。

顺势而为——

村民日子有“奔头”

从红石斑驳的古窑民居,到整齐划一的新村别墅,从“与世隔绝”的旱塬古村,到游人如织的农耕景区,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后沟村的村集体经济,也拓宽了村民的致富之路。

为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富民化,后沟村集中流转土地400余亩,规划建设农业综合体和传统农耕体验园,通过规模化经营,吸纳村民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拓宽增收渠道。同时,调整种植结构,持续壮大小白梨、黑叶枣等特色产业,推动后沟村成为“小白梨地标农产品”核心产区,产品畅销省城内外和京津地区;打造后沟现代拱棚示范园,采取循环种植模式和双膜栽培技术,缩短蔬菜生长周期,提高产量,促进蔬菜种植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增加村民可持续收入。

旅游事业蒸蒸日上,村“两委”顺势引导村民发展民宿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村共发展“乡村小院”“知青院”等农家乐20余家,豆腐坊、醋坊、酒坊、油坊等特色招牌越来越火,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据统计,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26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如今,沉睡的古村已经活起来,实现华丽转身,展现新风新景,成为人们寄托乡愁的好去处。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