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丰收 通讯员 郭晓云 摄
7月11日,入伏头一天,太谷区范村镇格子头村的拱棚园区里欢声笑语、一片繁忙,种植户赵东安带着20多个工人采摘、分拣、包装刚刚成熟的“黄中皇”西红柿,来自陕西、河北的货车司机也陆续开始装车。
成熟的“黄中皇”西红柿个头均匀,浑圆紧实、色泽鲜艳,既像柿子又像橘子,煞是喜人。掰一个,果肉紧实,沙瓤多汁;吃一口,酸甜适口,绵软沙糯。许多食用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这就是小时候爷爷种出来的味道。”“因为是长途运输,采摘得提前,还不算太熟,冰箱放两天拌点白糖再吃,那味道好得没治了。”对于“黄中皇”的品质,赵东安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今天客户要买6000斤,一上午就准备好了。”采回来的西红柿被工人熟练地分成几堆,精品果套袋、装箱,其他的送冷库榨汁。“这几天市场上的收购价格,‘黄中皇’3块多一斤,同品级的红西红柿不到两块。除了口感,黄西红柿胜在颜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来自陕西的收购商陈先生说。
“这批苗4月5日定植,6月底成熟,8月10日拉苗,能结六层果,一个棚能收3万多斤‘黄中皇’西红柿。今年我还想试试暂不拉苗,让侧枝再结三层果,这样下来比种一茬西葫芦更经济、更省工。”赵东安说。
这个园区属于太谷五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又新建了20个拱棚专门种黄西红柿,采取“大棚+种植户+服务商”的合作模式,三方联手共同盈利。赵东安在这个园区租了12个拱棚,平常雇着20个工人打理,他说:“销售不是问题,我们就在地头收钱,很省心!”
格子头村是个只有2000多亩土地的小村庄,自2017年番茄小镇落户格子头村后,依托番茄小镇的名声和销售网络,村民吃起了“番茄饭”,现在该村有各种大棚120多个,棚均收入10万元,靠着小番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记者 路丽华 通讯员 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