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百年行余 花开魏榆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06-09 09:07:21

□ 郝俊力

2023年4月15日至5月4日,为期20天的“百年行余 花开魏榆——榆次行余艺术文献展”在榆次区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成功举办,其集书法、美术、篆刻、文献于一体,格调高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给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与精神感召。

本次艺术文献展由介休行余书社、榆次文化艺术中心、榆次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由得造山房书画艺术中心、晋中迪雅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由山西弘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沉玥香舍和雨花书屋共同协办。

介休行余书社前身为行余学社,1918年成立于介休“广源永”茶叶与钟表店,后因日本侵华,1936年被迫终止活动。社名取自《论语》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任社长王鋆,喜欢碑帖收藏,号称“百贴轩主”。“广源永”前店后院,免费提供笔墨纸砚,还有《故宫周刊》《芥子园画谱》等质量上乘的艺术书刊可以阅览。岳宝树、岳鸿举、曹淮、董重、李赓瀛、杨竹民等政界宿儒、文化名流一时齐聚“广源永”,谈艺论文,写字临画,在介休掀起一股文化清风。行余学社创办前后,曾任晚清新疆布政使的大学者王树枏在辛亥革命后,因仰慕介子推而暂居介休迎源堡,他自号“绵山老牧”,与结社前后社中诸人多有唱和往来。回到京华之后,王树枏依据从介休郎营周后人手里购得的百十枚汉魏六朝古砖,整理、研究出版了《汉魏六朝砖文》,对介休寄居时日念念不忘。因王树枏的参与,行余学社的活动质量提高了不少文化层级,成为近现代以来晋中文化区域人物林立、留存艺文作品及历史文献、碑刻资料等较为丰富、可资薪火传承的文化名社。本次展览,就有王树枏先生《绿云深处且勾留》诗作的一件书法真迹。

2014年,介休韩中明、郝继文、武文峰等书法名家,赓续文脉,恢复此社,并以“书”易“学”,更名为“行余书社”,请学社最小的学员郭大顺题写社名。收藏家刘东升悉心收集行余学社文献、照片、印谱等,开启首任社长王鋆及社史研究先河。郝继文整理社史,挖掘故实,勘定人物,梳理出《行余简史》《行余剩录》等社史研究成果,对上述早年学社人物行迹、师承关系以及作品层级等进行了分析性研究,基本还原了早年学社的历史文化生态。享誉国内外的文博大家张颔,早年曾受益于行余学社,其《侯马盟书》《古币文编》成为考古、文博界学术经典。而张颔的文化启蒙老师杨竹民后来辗转重庆创办了至今仍然活跃山城的涂山书画社。

行余书社恢复以来,以文博大家张颔先生为精神高标,积极组织金石书画等人文艺术活动,开展教学、研究、创作、研学、展览、纪念张颔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和介休东城公园树立张颔先生铜像等活动,让百年行余重放光芒。

百年行余坚持“因人结社,以学为继,不囿一地,不拘一艺”的发展宗旨。2019年教师节,受郝继文重托,热衷文化公益事业的魏永轩将行余书社活动延展到工作所在地榆次,在原晋城银行“前沿客厅”挂牌,并组织相关活动。说起魏永轩,大家都不陌生,早在2015年他就开始做读书文化沙龙,8小时以外的精力大都投入到文化公益事业上。他曾是首届“书香晋中”书友会会长、晋中图书馆一届理事会理事,先后在领秀铭筑“本色真如”、晋中新华书店、栖地舍园、晋中图书馆(主、分馆)、原晋城银行“前沿客厅”、蓝梦书吧、雨花书屋、广源书屋等人文阅读空间,主办200余场读者文化沙龙活动,现为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晋中图书馆二届理事会理事,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文化使者”。

榆次行余挂牌以来,面向榆次市域和太原及周边县(区、市),延请名师、吸纳社员、招募学员和志愿者,致力于“弘扬张颔先生精神传承百年行余文化”,坚持“写字读书阅世”6字箴言,积极开展名家讲座、户外雅集、双周雅聚和金石书画教学等读书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为介休行余书社对外拓展的“桥头堡”。2021年10月以来,榆次行余广结善缘,创设保利心语“雨花书屋”和鸿文阁“广源书屋”2个活动场所,旨在赓续行余根脉,融通三晋文华,力争通过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早日发展成为享誉北中国的“中华名社”。

3年多来,榆次行余立足文化公益,坚持自主发展,克服经验不足、师资有限、经费短缺、场地不固定及新冠疫情等种种不利因素和影响,笃定前行,精心谋划,共计举办韩石山、姚国瑾、高智、李庶民、郭齐文、安多民、介子平、吕林健、郝继文、安志伟、王建筑、段彬、韦钢武等名家讲座13期,潇河雅集等雅集3次,户外研学11次,双周雅聚60余期,书画印成人辅导培训10个班次,雨花讲座23个系列(正在进行中),举办“栖云学书”“翰墨云间”“新春撮罗”3个小型书画展,发布行余日签1170余期,引起榆次、太原及周边县(区、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获得良好口碑;进而与晋中市域和省城太原人文社团、高校艺术学院形成良好交流互动,活动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拓宽延展,初现花雨缤纷、正气迎人的喜人局面。魏永轩说,“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经过介休总社9年及榆次分社3年多的努力,百年行余厚积薄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社员70余名、渐具区域文化影响力的知名社团。

今年4月15日,榆次行余集3年活动之小成,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划,在榆次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百年行余 花开魏榆——榆次行余艺术文献展”,这一活动得到前面所述包括榆次文化艺术中心在内的数家主办、协办、承办组织的鼎力支持。开展当日,张颔先生儿子张崇宁、孙子张欣,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仁,原晋中市书协主席李庶民,行余书社顾问郝继文,名誉社长吕林健,二级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崔富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实力书法家韦钢武,晋中市戏剧研究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导演辛跃清,凯嘉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虎等特邀嘉宾共计60余人参加开展仪式。本次展览共计展出130余件书法、美术、篆刻作品(其中有张颔先生的7件墨宝),60余件艺术文献,省著名文化学者介子平撰写《前言》,郝继文题写展标,山西设计奖执行主席李英伟老师为本次展览精心设计了海报和百年行余的社史版面。展出20天来,嘉宾云集,亮点纷呈。网上网下共有4800余人参观、浏览,观展人群界别众多,涵盖书法界、美术界、文学界、工艺美术界、史志届、舞蹈界、教育界、诵读届、新闻界、图书馆界、读书界、曲艺界、武术界、体育界、企业界、香道和花艺等,年龄跨度大,上至96岁老翁,下至学龄前稚童,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朋友居多,其中不乏外地观众,太原、阳泉、祁县、太谷、寿阳、介休等地书画同道纷至沓来,观摩交流。原榆次市老领导冀安信率“半墨居”书画工作室成员观展,张敬志老师代留墨宝:“高贤传雅韵、翰墨不染尘”。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党建研究会会长冯建平认真听取百年行余发展历程、仔细观看百余幅作品,并详细了解社团的发展困难,观展前除提供作品以示支持外,观展当日又精心书写了“百年行余 花开魏榆”惠赠榆次行余。郭思俊、李林娃、郭齐文、李庶民、郑景云等“人瑞”老人、文化名宿陆续莅临现场,并留下“书画兼精、大饱眼福”“积善为宝”“百年光彩”“谁非过客,花是主人”等墨宝,让整个展厅蓬荜生辉。韦钢武老师先后6次前往驻足欣赏心仪佳作。王建筑老师观展即吟:“九来馆里观行余,廿天展中赏心怡。与书对话聊魏榆,共鸣能聆高雅艺。”书法名家陈明元、武艺鸿等老师带学员多次现场教学,书法爱好者成树等人流连忘返。展览期间,还组织了小型座谈,听取各方对展览的意见和建议。还穿插了一场由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王锦萍老师精心准备的“礼仪之美系列之三˙言谈的智慧”的专题讲座。《视觉志》《晋中日报》《晋中日报晚报版》《榆次发布》《榆次时报》及榆次文化馆平台和抖音短视频等多媒体都对此次展览予以跟进报道。一位叫史双祥的老人观展时即兴题诗:“布展到位作品精,党政文史群贤涌,点评报道跟得紧,文化效应引轰动”。晋中图书馆“最美读书人”杨泰生老师填词一首,以志庆贺《鹊桥仙·满目花雨——行余书社榆次文化中心文献艺术展》:

百年行余,花开魏榆,带来春色相聚。文苑芬芳多绚烂,展馆里,别有情趣。

花开烂漫,柳绿重逢,文以载道相续,只为春光添颜色。驻足看,满目花雨。

5月19日,承载百年行余文化使命的榆次行余“雨花书屋”,在晋中市文联举行的全市2022年度文艺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荣获晋中市文联系统百优“文艺两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