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小香梨”撬动乡村“全振兴”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11-28 10:05:16

寿阳县常村俯瞰

小雪节气过后,“冷寿阳”滴水成冰。在处于榆次、寿阳交界处的西洛镇常村,静默之下,发展热潮奔涌。

“全镇种植玉露香梨1.6万亩,今年有6800亩实现稳定投产,产量突破500万公斤,以后每年以25%的比率增产。目前销路不成问题,但从长远看还要加把劲。”

“‘梨先生’品牌形成以上海、北京、重庆为三大中心,覆盖全国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深加工项目招商达成初步意向,建议加快落地步伐。”

“进口的迈夫诺达水果分选生产线、科技服务中心、科技示范园区、数字梨园综合体陆续投入运营。随着更多科技元素的加持,从种植到储存、销售、加工,玉露香梨产业将基本实现现代化。”

……

11月26日,常村党委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及产业骨干召开视频会议。成色渐足的玉露香梨产业,让与会人员精神振奋。围绕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大家摩拳擦掌,为拟定近期、远期产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列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任务。这是我们村继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之后的又一重大机遇,我们要紧抓政策机遇,以梨产业的规模化、智慧化、高效化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常村党委书记孙建兵话音未落,对话框里接连跳出点赞、加油的表情。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常村党委组织党员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形式持续进行深入学习,参会党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谈体会、谈感受、谈建议,常村未来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孙建兵说:“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为全镇乃至全县乡村振兴作出新表率、走出新道路、提供新范式。”

常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村,1365名村民中有党员124名。

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常村顺利实现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全县公认的富裕村、生态村、文明村这一“蜕变”的根本原因。

村民张志萍说:“十年来,从老支书侯志强、杨果林到现任党委书记孙建兵,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是村‘两委’带着党员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在常村玉露香梨产业上持续发力,才造就了常村的宜居宜业,才有了全村人家家住上小二楼、开上小汽车的富足生活。”

如今,常村党委充分发扬三任“领头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将其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为组织振兴夯实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得靠有知识懂技术、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常村第一书记王鑫介绍,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常村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弱”、资源基础“差”、本土能人“缺”等问题,积极选拔培养年轻人充实到党员队伍、“两委”班子中。

29岁的侯永彬就是常村“两委”班子吸收的“新鲜血液”。在村民眼里有想法、有干劲的他,创办猴猴生态农场,种植桑葚、玉露香梨发展采摘农业,开办“小农驿站”实体农产品体验店,帮农户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代卖玉露香梨、五谷杂粮、桑叶粉、桑芽菜等生态农产品。

新发展的孙武强、孙志新、孙鑫鑫等7名新党员,积极投身玉露香梨的种植、销售中。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梨产业的新生力量。

李永伟是常村“两委”重点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他通过开网店为特色农产品拓展市场,仅玉露香梨就售出4万多公斤、销售额突破50万元。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未来,梨产业仍是常村的主导产业,但振兴常村不是最终目的。”当年和村委会主任自筹1500元钱带着大家四处“取经”的老支书侯志强,如今是西洛镇产业联盟党委书记、常村玉露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2年,常村6600亩梨园产梨300万公斤,预计销售收入3000万元。在常村的带动下,西洛镇种植玉露香梨1.6万亩,产出500万公斤。”侯志强双目炯炯,他说,“西洛镇党委成立产业联盟党委,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要素相聚进行规划,辐射带动温家庄、宗艾等乡镇大规模发展香梨产业。常村由点带面,全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达2.2万亩,梨果产业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

目前,常村积极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建设“香梨小镇”,打造寿阳玉露香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集自然、生产、休闲、采摘、康乐、产学研于一体的数字梨园综合体,通过创建全省农业产业样板区,推动特色产业向更深更远发展。

振兴的脚步,持续拓展。依托“香梨小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评优奖优引导文明新风,课堂“充电”普及法律知识、农业技术……

“今日香梨富常村,来年振兴看常村。”醒目的标语背后,是常村人发挥“创业、创新、坚毅、坚守”的“常村品质”,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持续奋进的铿锵步伐。

文/记者 张莉芬

图/记者 曹伟 杨洋

通讯员 王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