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寿阳

“敢”字当头谋振兴

——寿阳县富家沟村党建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11-25 11:12:59

丰收的彩椒映红了村民的笑脸。

皮薄水多汁甜的玉露香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初冬时节,走进三面环山的寿阳县温家庄乡富家沟村,晾晒场上金灿灿的玉米、冷库里皮薄汁甜的玉露香梨、个大形美的彩椒,一堆堆、一垛垛,持续充实着村集体、村民的振兴底气。

“敢”字当头、“干”字为先。近年来,该村以特色产业促振兴、以人居环境提品质、以民生实事聚民心,走出一条“头雁”领飞、党员高飞、村民齐飞,以党建促振兴的新路子。这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也悄然蝶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生态宜居、团结奋进的先进村。

“咱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以前是全乡闻名的‘老大难’。和周围靠资源发展的村相比,是‘群众致富无门路、无技术,集体增收无方向、无资金’。村民不富裕、集体没收入,去乡里开会,村干部的腰都直不起来。”11月22日上午,在党员活动室,富家沟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结合富家沟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明生动讲述了党的领导下新时代新农村十年来的伟大变革。

在村民眼中,朱全明是个能人。靠煤炭运输“先富”后,他积极响应县、乡党委的号召,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开启带着全体村民“共富”的新征程。

回顾十年前,老党员高新亮唏嘘不已。“除了地多(3000多亩),甚条件也不具备。”他说,“多亏了党的‘能人回乡’新举措,乡党委不仅给咱请回全明做‘领头雁’,还确定了发展梨产业的致富路。”

富家沟村有数百年的梨树种植历史,出产的油梨皮薄水多,明清时期曾被选为“贡梨”。2011年朱全明担任村委会主任后,在乡党委的支持下,组织村民去常村观摩学习,开会动员村民种植玉露香梨。

“种树投入大,几年没收成,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底子薄,经不起折腾……”村民没人冒险,朱全明思前想后,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干就干,租地、整地、修路、栽树……6年时间,朱全明种植梨树500亩。

2016年,玉露香梨开始挂果,朱全明积攒的200多万元家底也所剩无几。“眼看就要有收益,手里没半分钱了。”就在朱全明犯愁之际,驻村帮扶的寿阳县融媒体中心工作队施以援手。在他们的协调下,“一村一品”项目资金来了,170万元“林果贷”到位了,围起护栏,架起防鸟、防雹网,硬化道路,建设冷库,铺设水利设施……朱全明牵头组建满庭芳梨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和工作队动员村民加入,玉露香梨扩大到670亩。

党员示范,富家沟村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四方合作、三业并举”的发展路径。以3个村民小组优良资产收益作为股份划分标准,成立富家沟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推行“党支部+联合社+公司+农户”的模式。2021年,联合社在建设高品质玉露香梨园区的基础上,建起57个彩椒大棚,引进中化集团全程种植方案并整合村内农机托管2400亩耕地,建设高品质玉米基地。

“2011年刚上任时,集体账上只有200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今年已经达到43万元,年底将突破50万元。十年巨变,靠的是什么?靠党的好政策、好举措,靠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靠全体党员和村民的团结奋斗!”朱全明话音未落,掌声四起。

“不只咱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干部的腰杆也挺起来了。”种植大户李富强购置了几台农机,通过为合作社提供耕地、播种、农药喷洒等服务,每年稳定增收3.5万元。“不只有钱了,也有闲了。”74岁的王凤仙有10多亩耕地,但年老体弱且患有慢性病。前几年,她把地交给同村的亲戚种,每亩收入200元。进行托管后,她安心住在县城养病,每年啥都不用管就有8000多元收入。

走在富家沟村,只见村容整洁,云杉、白皮松、油松等常青林木随处可见,村路平展,太阳能路灯“亭亭玉立”。精心设计的6处小景观合理分布。该村杨家沟村民小组组长杨慧财介绍,去年,村里实施村容村貌提升项目,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提升村容村貌,党员起了关键作用。”杨慧财说,33名党员、6名全科网格长先“自扫门前雪”,然后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帮村民清理垃圾。如今,“垃圾不落地”蔚然成风。

全科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富家沟村把全村住户、土地、河流、沟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构建村党组织、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村“两委”成员包片负责、坐班值班;定责党员包户服务、跑腿代办,43项便民业务足不出户、户不出村就能得到妥善处理;6名网格长每日巡察、每周遍访,“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守牢了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底线。

半个多月前,独自居住的五保户朱超没有按时到合作社报到。网格长朱会珍跑到他家叫门,却无人应答。赶来的村干部破门而入后,发现屋里一股煤烟味儿,朱超已经中毒昏迷。把他送到医院救治后,村干部组织党员为他装上了暖气,消除了取暖隐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对新蓝图,我们怎么做?答案只有一个字:干!”朱全明底气十足地说。

用3年时间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实现人均五亩梨、户均一个棚,引进玉米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实现玉米种植高效丰产;

建立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模式,筹办加工厂、延伸产业链,依托香梨、彩椒产业,发展农家乐餐饮、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产业;

在已经进行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占地100余亩的新村建设项目,让村民家家户户住上小别墅、用上卫生厕所、实现集中供暖、享受配套服务;

……

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富家沟村“两委”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村”的新目标,用实干、实绩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记者 张莉芬

摄影 李静

记者手记

以“敢”的精神挑重担

张莉芬

“200万元全贴进去,梨产业还是没发展起来,怕不怕?”

“怕也得干。如果连试的勇气和信心都没有,还怎么带着大家振兴乡村?”

朴实的话语,传递出朱全明作为“领头雁”的担当和底气。

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头雁”“排头兵”,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动员群众跟着一起干?答案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面对落后现状回村任职是敢担当,顶住重重压力挑起产业大旗是能担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进行规模种植、优化基层治理是善担当。正是因为党员干部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了群众盼富盼好的心愿,基层党组织才有了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了富家沟村今天的“名”副其实。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发扬“敢”的精神,勇挑振兴重担,我们才能在全面振兴中抢先机,开新局。

基层之声

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

老党员杨世威:从前的富家沟,空有“富”名,实为“穷”村。这几年,村里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大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一个敢想敢干的带头人、一个团结进取的支部班子,是富家沟村富起来、美起来、好起来的根本原因。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新的振兴蓝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富家沟的明天会更富、更美、更好!

网格长朱爱云:只有选优配强农村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才能为农村振兴提供更坚强的组织保证。2019年换届后,富家沟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60%,储备了3名35周岁以下的优秀后备干部,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更多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年轻力量,期待更多“新鲜血液”充实到我们的队伍中,为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