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灵石

党建引领激活强村富民“新引擎”

——灵石县王禹乡持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11-04 09:16:40

行走在灵石县王禹乡,你会发现这里风景甚好:

在洪土村核桃示范林,核桃的清香萦绕鼻尖,一颗颗硕大的核桃挂满枝头。村民李海龙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村里通过规模经营,发展核桃产业,既鼓足了村民的腰包,也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回祖村,该村实施能繁母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4亿元,村集体收益40余万元,农户增收160余万元。

……

这是王禹乡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王禹乡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发展潜能,把农业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做优主导产业,做强特色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发展基础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王禹乡坚持“党建引领、一线发力”思路,建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人口集聚区域、道路通行区域、河道行洪区域、项目建设区域、企业生产生活区域五域治理同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各村深刻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既是工作任务,更是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

该乡健全工作机制,细化任务举措,压实工作责任,以“高标准农田+”为抓手,围绕富硒农业、核桃产业、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等重点产业成立了10个领导小组,在加强规范化建设、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构建了乡党委全面统筹、村支部狠抓落实、村“两委”主干及网格员协调配合、全程参与的工作格局。

壮大特色产业 跑出发展加速度

走进秋泉村的宜泉“家庭农场”,巴马香猪在农场内自由奔跑,澳洲白羊羔的叫声此起彼伏。宜泉种植专业合作社持续壮大养殖项目,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给村集体带来经济效益。

在回祖村晒场坪上,金灿饱满的谷子一望无际,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很是壮观。村民孟卫国一边翻晒谷子,一边说,“看这些谷子,粒粒饱满,熬出的米粥又稠又香,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王禹村富硒农产品展厅,富硒小米、富硒白面、富硒鸡蛋、富硒杂粮等农产品琳琅满目。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探索“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订单农业新模式,实施“订单式”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也解决了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王禹乡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农田+”工作思路,以项目为抓手,形成“高标准农田+灌溉”“高标准农田+示范”“高标准农田+托管”的工作矩阵,实施了总投资1571.37万元的476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体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行“高标准农田+灌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进村企联合,依托东方希望集团在回祖村实施的能繁母猪养殖场项目,将每年产生的900吨沼渣、2万吨沼液经过滤沉降、风干晾晒,作为有机肥就近还田。

——推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去年种植288亩高标准富硒示范田的基础上,继续种植2000亩富硒高粱、1500亩富硒玉米和1000亩富硒小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农田产出效益。

——推行“高标准农田+托管”,发展社会化服务农业。在罗汉村高标准农田试点推行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依托技术优良、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规模化的托管服务,在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衔接的桥梁。

此外,王禹乡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以龙头链接型、乡贤创业型、入股分红型、抱团发展型、农旅融合型等“五种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全乡12个行政村100%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均突破1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5个;30万元至50万元的村2个;10万元至30万元的村4个。

提升治理效能 推进乡村振兴

王禹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标准农田+”促特色产业发展、促集体经济壮大、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王禹乡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撂荒土地复垦153亩,增加农民收入2.415万元;集中连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加耕地145.2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17万元,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探寻出了集体资产增值新路径。

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王禹乡通过“高标准农田+灌溉+示范+托管”,既带来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又辐射带动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成方、路成网、渠成行,灌溉、施肥、播种成本明显降低,富硒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亩均产量提升200斤,真正实现了让“粮田”变“良田”,为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之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通过建设东方希望集团回祖村能繁母猪养殖场项目,将畜禽粪污就近还田,实现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综合利用。此外,通过“高标准农田+托管”,耕地作业机械化率大幅提升,撂荒地恢复了农业生产,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王禹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组织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深入项目一线,采用“支部带头、网格分片、人人监督”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运行管护体制机制,并创建了“蓝、红、绿、橙”四色辅助综合执法队伍,形成了一靠群众监督、四支队伍吹哨、一支队伍执法的“141”四色辅助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

本报记者 智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