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健康底色”提亮“幸福成色”

——我市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10-14 08:18:57

智慧流动医院

免费测血糖

健康体检

查验“两码”

周密看护

核酸检测

左权县人民医院

十年奋进,“健康梦”圆。

2012年至2022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从3661家增至3807家,床位数从12833个增至18433个;从业人员由22483人增至29914人;儿童死亡率由8.54/‰降至4.39/‰,新生儿死亡率由5.82/‰降至2.24/‰……

这组数据,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大步跨越的缩影。

十年发展,“幸福梦”圆。“健康晋中”建设,成为晋中人“幸福梦”的强力支撑。

医改释放最大

“健康红利”

祁县年过六旬的王少林,患糖尿病十几年。

“视网膜病变。刚开始每周去县医院治疗,来去不方便,给儿女添麻烦。路费、饭费、医药费,每次都得1000多块。”如今,在家门口的古县镇中心卫生院就能看专家门诊、享受慢病报销,每次才花100多块钱。

更便捷、更优质、更惠民的就医体验,让王少林充分体会到十年医改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跨越式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既是民生之重,也是民心之痛。

十年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差、优质资源不足,人才缺、能力弱等短板,分级诊疗难以落实,看病难、就医难等顽疾沉疴久除不去。

“10年医改,我市构建了学科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全面、水平先进、质量上乘、服务优良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医疗资源增量提速,软硬条件持续改善。”市卫健委体制改革科科长马爱民说。

坚持“县强、乡活、村稳”,通过“六统一”管理,实现县乡医疗机构、资源的优化整合。全市3个三甲医院、22个二甲医院、118个乡镇卫生院、2796个村卫生室构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分级诊疗落实落细。

医改春风吹动基层活水。借力市、县、乡、村四级医联体建设,基层服务能力如春苗拔节,活力迸发。

祁县、寿阳、介休、灵石、榆社入列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省级示范县,介休入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晋中一院、介休市人民医院、寿阳县人民医院成为省级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介休推出“病人不跑专家跑”诊疗模式,构建起慢病健康服务综合管理网络体系。寿阳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介入诊疗“四位一体”的医疗救治体系,形成覆盖全县2100平方公里的“15分钟救治圈”。祁县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兑现奖励性增量绩效。介休、寿阳每年分别拿出400万元和200万元用于引进优质医疗团队。

公立医院改革释放惠民“红利”。2012年开始,全市公立医院逐步实行取消药品加成、服务价格调整、医保衔接、医疗控费、财政补偿“五同步”改革,医院收入构成比进一步优化,药占比从40%降至24%,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35.6%降至29.98%。

从根源发力,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得以根治。如今,“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在我市成为现实,县域就诊率达97%。

中医夯实基层

“健康基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治病防病,我更信赖中医。”在介休市宋古乡东段屯卫生室,一位正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说。

高峰时,村医史福庆一天要治疗30多个患者。

过硬的医术,源自持续不断的学习。史福庆说:“每周都要参加培训学习,省、市、县专家和名中医手把手教中医适宜技术,系统讲授中医药知识。”

市卫健委中医科科长赵素萍介绍:“从省市县名中医培育、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乡村适宜人才培训,到高年资师承教育基地暨高年资中医医师师带徒建设,我市人才梯队逐步完善,中医队伍持续扩容。”

“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介休市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介休市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单位。院长乔通湖介绍,近十年医院两次迁址,面积从3700多平方米扩至2.6万平方米,床位由100张增至300张,临床科室由10个增至26个。人才提质扩容,仅研究生就有13个。全年业务额也由16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

“树名医、立名科、创名院,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创名院,全力推进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庆华介绍,目前全市共打造国家级学术流派工作室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省级名中医8人、省级名中医工作室6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4个、省级重点专科18个。榆次区、太谷区、介休市、平遥县、寿阳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王庆华说:“中医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中医院建设成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晋中医院,县级中医院2022年底实现全覆盖,每个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起中医馆,80%的村都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随着中医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市坚持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努力打造中医医疗高地、中医康养圣地、中药产业名地。未来,随着市校合作项目的推进,中医药“互联网+”服务技术研究,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模式的推进,中医药 “健康基石”的功能将更加发扬光大。

“公卫”服务筑牢

“健康屏障”

乡村医生是农村基层医疗体系的基石。

在昔阳县东冶头镇李家垴村,村医吕义蝉承担着该村500余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村里只有一个医生,所有村民都是我这个‘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对象。”工作近40年,吕义蝉见证了乡村医疗条件的发展变化。如今,他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引导村民全面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榆次区长凝镇南合流村村民李光华自幼双腿残疾、行动不便。家里80岁的老母亲,不仅要照顾他,还要照顾他患癫痫的儿子。

“以前出门看病路途遥远,是天大的难事儿。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医生就会上门服务。”李光华说,“足不出户尽享专业医疗服务,在家就能学习疾病预防知识,真是服务到家了!”

这是我市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185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为超过231万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8.3%。

十年来,我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84元。目前,全市已累计为290万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8%。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签约式服务、责任制指导、“三统一”考核,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位居全省首位,创建了寿阳县、榆次区、平遥县、昔阳县、太谷区5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以“健康底色”持续增亮“幸福成色”,我市不忘初心,持续圆梦!

记者 张莉芬

本版摄影记 者 程 婧

通讯员 董奇光 赵振华

安 慧 张文军 南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