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南北朝侨置晋中的州郡县略说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10-14 07:24:52

□ 丁美科

四、南朔州侨置介休市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二年(535),于汾州西河郡介休县侨置南朔州,州治在今介休市城区,派军兵进驻镇守,但领军人,不领郡县,介休县仍属汾州西河郡领辖。(王耀斌主编:《朔州通志》,第108页,三晋出版社,太原,2009)

侨置介休市境的南朔州,北齐文宣帝高洋天宝六年(535)仍在置,以至复置朔州时更名为北朔州。

五、宁州侨置介休市

宁州,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年间(539—542)置,寄治汾州西河郡介休县(今介休市)。领武康、灵武、初平、武定等4郡。其中,武康郡置于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四年(546),治所在东多城(今吕梁市孝义市北),灵武郡、初平郡、武定郡均置于武定元年(543),治所在今介休市境。(《魏书·地形志》。吴锐编著:《历代山西政区通录》,第147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太原,2003)

六、汾州二郡侨置介休市

北魏汾州,原为镇,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二年(488)置州,治所在蒲子城(今吕梁市交口县西南的石口乡蒲依村),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年间(525—527)战乱失陷,东魏(534—550)移治西河郡,州治在今吕梁市汾阳市境。当时,汾州领西河、吐京、五城、定阳等4郡10县,介休县属西河郡领辖。其中,五城郡、定阳郡2郡所领5县均侨置介休县境(今介休市)。

五城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平二年(452)置,治所在五城县(今临汾市吉县东北境),东魏侨置于西河郡介休县(今介休市)。所领五城、平昌、石城等3县(原名分别为京军、刑军、定阳,太和二十一年改为现名),一并侨置介休县(今介休市)。

定阳郡,旧属东雍州,北魏孝文帝元宏延兴四年(474)分置,郡治在定阳县(今临汾市吉县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四年(542)侨置西河郡介休县(今介休市),所领定阳县(延兴四年置,原治所在今吉县城)、昌宁县(延兴四年置,原治所在今乡宁县西南交口乡西庄村)一并侨置介休县(今介休市)。(《魏书·地形志》。陈明源著:《中国县级以上政区历史名称录》,第39页,西泠印社,杭州,2011)

七、西夏州侨置寿阳县

夏州,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一年(487)置,州治在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陈明源著:《中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历史名称录》,第334页,西冷印社,杭州,2011)北魏宣武帝元恪延昌二年(513)又在夏州以东置东夏州,故而夏州又称西夏州。东魏,西夏州侨置今寿阳县,州治在今宗艾镇下州村。《魏书·地形志》:“西夏州,寄治并州界。领太安郡、神武郡。”《历代山西政区通录·州名录》:“西夏州,东魏侨置,领太安、神武2郡。《北周地理志》谓:寿阳县西北25里下州村,当是西夏州故治。”(吴锐编著:《历代山西政区通录》,第440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太原,2003)《寿阳县村名考》:北魏孝昌年后,除朔州5郡13县寄置寿阳县外,夏州及其所领太安、神武二郡也寄置在寿阳县北下州村一带。由于日久年深,为了书写方便,夏州之“夏”被讹传为“下”。(《寿阳县村名考》编纂委员会编著:《寿阳县村名考》,第228—232页,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2018)

八、燕州侨置寿阳县

燕州,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六年(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置,治所在襄乐县(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东北湘乐乡)。(陈明源著:《中国县级以上政区历史名称录》,第345页,西泠印社,杭州,2011)北齐(550—577),燕州侨置今寿阳县,州治在今南燕竹镇南燕竹村。清初,今寿阳县城西25里,尚存燕州故城。

寿阳县该南燕竹村,原名燕州,后更名燕周、烟竹、燕竹,依方位,又有南、北燕周,南、北烟竹,南、北燕竹之称。《寿阳县村名考》:南燕竹村,北齐时置燕州于此地,故名村曰燕州。(《寿阳县村名考》编纂委员会编著:《寿阳县村名考》,第73—74页,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2018)清康熙十一年版《寿阳县志·舆地志》:“北齐置燕州,寻省入中都县”。该《寿阳县志·古迹》:“燕州古城,在县西二十五里,舆地图云北齐置州于此,今名南燕竹村。”《历代山西政区通录·北齐山西政区录》:“《北周地理志》并州太原郡寿阳县下注:‘又有北齐末侨置燕州,寻废。’并引《读史方舆纪要》:‘寿阳县西25里,有燕州城……今名烟竹村。’今寿阳县西有南燕竹镇,即其故城。”

侨置郡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政区废立无常,侨民土著杂处,加之史料缺乏,年代久远,给出具体确实答案非常困难。以上仅依据《魏书·地形志》等古籍及历代相关资料,梳理一个大概轮廓,供进一步研究考证参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