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勿忘国耻看吾辈 发奋图强兴中华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9-19 15:57:06

晋中市烈士纪念馆

王长松(右) 资料图

1931—2022。

血色的天空、烧焦的残阳、撕裂的国土、破碎的山河……

警笛声声中,重温那段累累的血泪与悲怆堆积起的记忆。

今天,历史的车轮翻越91年,但那段屈辱与反抗交织的历史,仍是一道伤疤,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91年不忘国耻,91年砥砺前行。

铭记国耻九一八,吾辈发奋图自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的中国,用实力赢得世界的尊重;如今的晋中,用发展迎来世界的机遇。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发奋图强,勿忘九一八,不只昨天,不只明天。

铭记

明史实 民族耻辱永不忘

“侵华日军300多人驻扎了3天,见东西就抢、见到人就杀,手段极其残忍。3天时间里,鸡、羊、猪几乎被抢光,尸横遍野,血腥恐怖笼罩着全村,凄惨景象非笔墨能形容。”在榆次区张庆村,尽管亲历那段历史的老人多已逝去,但对村民王国燕来说,因为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述当时的惨景,她亦感同身受。她说:“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不被欺辱;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守护家园。”

富家滩煤矿惨案,是侵华日军制造的另一起罪行。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灵石后,富家滩煤矿被强行“军管”。侵华日军逼迫当地居民修矿井、建营房、筑碉堡,还从各地强制招收矿工,强迫被俘军人下井挖煤。侵华日军疯狂推行“以人换煤”政策,用刺刀、皮鞭、棍棒胁迫矿工冒着生命危险挖煤,大批矿工惨死于事故、疾病、酷刑。1938年2月至1945年8月,侵华日军掠夺富家滩煤炭103.06万吨,先后有1.2万余名矿工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留下红苗谷地、东山、南头3个“万人坑”。

抗日战争期间,晋中地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的接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据市史志研究室提供的史料,自1937年10月日军侵入晋中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侵华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晋中大地上血泪斑斑。期间,侵华日军在晋中制造了上百起惨案,造成人口伤亡305239人,占当时晋中总人口的23.37%,造成财产损失2014亿元,其中社会财产损失567.6亿元、居民财产损失1446.7亿元。

“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如今,王国燕常给孩子讲这段历史,让孩子明白:只有努力强大,祖国母亲才会被尊重。要学习先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牢记顽强不屈的民族尊严,脚踏实地奋斗,建设国家,造福社会,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

(记者 马永红)

讲过去 英雄血肉筑长城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9月16日,记者走进市荣军休养院,了解了革命英雄王长松的抗战故事。

今年97岁的王长松是山西陵川县人,192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给地主放牛羊当长工,受尽压迫。抗日战争时期,王长松与当地热血青年组建抗日游击队,之后被编入晋察冀军区华北独七旅,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抗日战争后期,太行抗战风起云涌,特别是一二九师三战三捷,打得侵华日军晕头转向。侵华日军垂死挣扎,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纵横扫荡”,企图将抗日根据地分割后一举歼灭。为应对“扫荡”,王长松所在部队在抗日根据地乡亲们的配合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通讯设备简陋,通讯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长松熟悉当地地形,人又机灵,团首长选派他到团部当通讯员。每天在大山里跑来跑去、上传下达,他每次都能及时、准确地把团首长的指令传达送交。

1943年6月,独七旅在行军至河南省修武县铁罗头村执行任务时,王长松所在连队与“扫荡”的1000多名侵华日军遭遇。战斗中,王长松的右下腹被一颗炮弹炸伤,肠子流了出来,但他仍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当他被老百姓送到八路军部队医院时,衣服已被血浸透。手术后,王长松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之后,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直至在战场上因冻伤截肢。

参战30余次、重伤2次、多次立功受奖,王长松用血的代价兑现了“保家卫国”的庄严承诺。多年来,尽管疾病缠身,但王长松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向人们讲述抗战故事,告诉人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激励大家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好好学习、用心工作。 (记者 张颖)

传承

进场馆

缅怀先烈承遗志

钟声响起,警报又鸣。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市各红色教育基地迎来社会各界瞻仰纪念的“小高峰”。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先烈遗志。

“目前共有371位烈士的遗骸长眠于此,其中无名烈士290位……”在晋中市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王雅恣耐心细致地向前来瞻仰的人介绍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将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光耀千秋的奋斗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王雅恣介绍:“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先后有榆次区审计局、榆次区路西街道液铁社区等团体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数百场讲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才能激励我们踔厉前行。”

蓝天白云下,尹灵芝烈士雕像显得格外高大巍峨、庄严肃穆。连日来,社会各界群众陆续来到尹灵芝烈士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参观主题展览、重温入党誓词……以多种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尹灵芝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明义介绍,除来自寿阳、榆次、太原等地的机关单位以团体形式前来重温抗战历史、接受教育熏陶外,还有许多群众自发前来。

“九一八是耻辱的历史,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赢得别人的敬畏,需要我们从敬畏历史开始。”在和顺县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初一学生李玢认真参观了8个展厅,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及和顺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岁月。看着烈士穿过的衣服、读过的书本、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她说:“抗日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如今,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青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记者 李娟)

强教育

传承精神图奋起

让警钟长鸣心中,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最深的敬畏。

连日来,我市各组织机构、学校先后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九一八事变91周年主题教育,激发各界人士及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青史可鉴,烛照未来。平遥县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开展了“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主题活动。活动在察院“警钟长鸣”前展开,该中心主任李亚平作了题为《纪念九一八、吾辈当自强》的主题宣讲,她从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各地抗日武装浴血奋战等方面进行了深情讲述,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敲击着大家的心灵。该中心全体成员合诵《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幕幕血与泪的画面伴着朗诵者哀愤的语调,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铿锵有力、激情昂扬的朗诵引得全场共鸣,大家说:“这血与泪的记忆,无论历时多久,我们都不敢忘却。”在肃穆凝重的气氛中,中心全体成员集体默哀。该中心每人书写了一份思想感悟,表达他们对历史事实的铭记,对和平生活的珍爱。

“进入9月份以来,文化园几乎每天都有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合一文化园负责人张萍介绍,该园创新开展的九一八主题党日活动吸引了市人大、市委老干局、市工信局以及榆次逸夫小学等十多个机关、单位、学校的到来,他们通过参观学习红色家风主题展览、观影《画说党史》、诵读红色家书、体验 “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并诵读党章等活动,传承红色记忆,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另外,我市各所学校围绕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组织学生做手抄报、写新闻评述、主题演讲等方式,激励学生“国耻怎能忘、吾辈当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记者 闫淑娟)

崛起

提素质 塑造对外“好形象”

9月19日,平遥古城迎来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向世界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同样是一个让所有国人铭记在心的日子。

身处平遥古城,恰逢摄影盛会,如何纪念那段历史?对于参加了20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郭亚丽来说,历年大展中的“和平·进步”“多元·和谐”主题让她记忆犹新,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光影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身处和平年代,我们仍应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珍惜幸福生活。同时,文明的进步,伴随着市民素质的提升,这体现在每位普通人的点滴行为。“身为一名摄影人,让世界看到精彩光影的同时,也看到我们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我应该做的事。”郭亚丽说。

“一家三口同抗疫”,这是郭亚丽一家被广为传播的佳话。郭亚丽说,“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上战场厮杀,但疫情也不亚于战场,有需要就上。爱国爱家,要体现在行动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大家团聚过年时,在大家凌晨熟睡时,他们一家三口分别奔忙在核酸检测现场、资料汇总的电脑前、社区巡逻的路途中。

“文明素养在艰险中,也在日常生活里,譬如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要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行走时走便道,驾车时礼让行人、不逆行、不超车……”郭亚丽说,这都是她和家人时时警醒自己要做到的行为细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如何迎客?在郭亚丽看来,除了平遥本身具有的厚重历史,以及用一座古城打造光影展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把文明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实际行动中,把自己变成古城的风景,让世界记住精彩的影像,也记住每个平遥人,因为平遥城就是每个普通平遥人创造的!

平遥是晋中的缩影。从《晋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出台,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晋中“文明之路”持续升级、拓展。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塑造对外良好形象,晋中矢志不渝、成果明显。

(记者 史俊杰)

强实力 持续拓展“朋友圈”

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抗战中饱受蹂躏的晋中大地,如今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对外吸引力、影响力逐年扩大。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愿意与晋中合作。”刚刚结束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甲醇经济论坛上,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主席雷格·多兰代表全球甲醇行业,向晋中伸出“橄榄枝”。

9月19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22次开启中国与世界摄影艺术的对话。2021年以来,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地区的4.2万余名摄影师带来24万余幅作品,推动了摄影艺术的交流,更展示出晋中的国际视野与文化实力。

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到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柔力球国际交流大赛,从全国首个以“一带一路”命名的国家级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落户祁县,到中欧、中亚班列持续组织开行,再到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甲醇经济论坛等国际性展会的成功举办,晋中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升。

采访中,市外事办主任张国新告诉记者:“从各县(区、市)渐次放开对外交流到全市域整体开放,从认识国际友人到接触外国政要,从达成合作意向到建立国际友城,从开展局部交流到推进全面开放,晋中对外界的魅力不断展现,吸引力不断提高,牵引力不断增强。”

“晋中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张国新介绍,近年我市先后与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与美国、西班牙、德国、荷兰、斯洛伐克、纳米比亚等十几个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交流。

持续拓展的“朋友圈”,证明了晋中的实力与潜力,也赢得更多发展机遇。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深入,国际文化往来向科技、商贸、投资延伸渗透。去年,我市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5.67亿元;截至去年底,我市吸纳引进境外资金的企业40余家,合计投资额达16.3亿美元、人民币5.2亿元。

在时代进步的东风里,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今天的晋中,以开放的新姿态面向世界,挺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

(记者 张莉芬)

策划 / 路丽华

统筹 / 张莉芬

报眉设计 / 赵向文

摄影 /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