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走过下洲古村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9-05 11:17:52

□ 武江波

晋中寿阳双凤山下,宗艾古商道旁,坐落着一个古村落。古村叫“下洲”,据考为北魏年间,塞北夏州流民南迁至此,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村庄曾用“夏州”“下周”等名。近日,与朋友相邀,赴村游览并记。

槐树苍苍秀村风

中国北方农村多植槐树,黄土高原上尤如此。寿阳县的南河村就有一棵唐代古槐,树围需数人合抱,树身中空,空洞中能立数人。树冠仅靠树壁支撑,仍然郁郁葱葱,彰显生命力的顽强。偕游同伴毛守仁老师写了散文《树尤如此》进行礼赞。寿阳县的纂木村,村中庙宇高台上有一古槐,也有上千年历史了,树冠经受了雷劈火烧,树干仍显充沛活力,引得村人膜拜,树身挂上了红布条。

下洲村的槐树比较特别。其村边广场上同时植了八棵槐树,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了,大概种于在晚清时吧。因这八棵古槐树同时植种,粗细高矮相近,好像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它们树冠相连,遮天荫地,撑起了一方清雅之地。

这八棵树虽年轮相当,但却品种各异。有夜合槐、康槐、黑槐、白槐、黄槐、龙爪槐、凤爪槐、五叶槐。

这八棵槐树代表着下洲村由八个自然村组成,象征着全村子的团结和睦,大家携起手来,形成了自己的家园。

八棵树下是村庄的戏台,很漂亮、气派。据说戏班子的人喜欢在这里唱戏,说聚音效果好,省劲。有人说台前地下埋了几口大缸,盖上了红石板,所以效果好;还有人说,这里的槐树遮天蔽日,是天然的聚音戏场。

这戏台过去年年唱戏,唱戏曾是村人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戏台上的楹联内容常常更换,有一副是这样的: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从这幅楹联内容看,村人不仅请外来戏班子唱戏,自己也亲自上台表演,戏迷多,戏剧的普及程度高。

唱戏的地方,也是村人祭天地、酬神圣的地方,是集体文化活动场所,所以村人也称之为“神棚”,旁边建有神庙。

好漂亮的场所,八棵槐树绿荫如盖。当年肯定是人熙熙攘攘、挤挤擦擦,热闹非凡。如今唱戏已不是村人最主要的文化享受了,戏台冷落了,戏场清静了,但这树、这台、这场却引人遐思,让人对村庄的过去尽情地畅想。

清泉沥沥“洗心扉”

有水的村子就是好村子。下洲村旁的谷地曾有一汪清澈的泉水,一年四季,清流不断。泉由三个石洞的五个泉眼涌出,聚到下面的池中。泉洞壁的前额嵌有石刻“洗心泉”和“五星捧月”二碑。泉眼上方还建有凉亭,亭中有一块石碑,一面是傅山先生所写,文字大致是:“乃如兹一时,造适大无赖。诚然不在远,心亦无所会。眼底长春花,不憎亦不爱”。另一面刻祁寯藻先生所写楹联,上联是“石絫一栏月”,下联为“波扶三尺秋”,下方横书“居处恭”,字苍劲有力,又清秀可爱。

这古泉池四周用条石一层层地围砌,逐渐缩小到池水边。池形如同满月,而旁边五个泉眼似星,故人称“五星捧月”。村人讲究,到此汲水,用此水泡茶煮饭,清新可口。

洗心泉边长着一棵苍翠欲滴的桧树,据说是当年修复洗心泉时的村长聂元锦家中的一株盆景。他将其植在这里,如今已亭亭如盖。真应了那句话“前人植树,后人乘凉”。

泉水命名为“洗心”,是讲泉水清冽,不仅可以洗手、洗脸,而且可以洗心。简介中说,可“洗心革面”,“洗心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孔夫子也说:“君子一日三省吾身”。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洗心革面,清洗自我的灵魂。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做对了吗?

“洗心”是村民自定的道德修养准则,是古老、良好的村风体现。洗心泉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干涸了,但前辈村人洗心革面的古训犹在,沥沥清泉洗心扉的铭言永远记在人们的心中。

洗心泉旁还有桥,桥那边还有龙王庙,庙前的两丛丁香花,据老人们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宅院深深留古韵

洗心泉旁是村庄的宅院。宅院是村庄最基本的组成,是村人居住的依托。

下洲村地处宗艾古要道“旱码头”旁,明清时曾商铺云集,也造就了一批晋商大户,留下了几处晋商宅院。下洲有闫、聂两大姓氏,两家均在商业上挣了钱,闫家还出过进士,曾有过两处“旗杆院”,那是有那名分的人才能修建的居所。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闫家大院都湮没了。聂家留下的三处宅院还较完整,遗留着晋商世家的古味浓浓。

洗心泉边“半截道”的聂家套院就很完整。这座大院名“纳福林”。那座西朝东的院门便华美溢彩,显示着漂亮尊贵,迎接着“紫气东来”。这是座砖券的拱形门楼,上有仿木制的飞檐斗拱,两旁有立柱。门楼上围绕着福寿主题的砖雕、石雕制作精美,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古典院门。

门上的砖雕匾额引人注目,前为“纳福林”,后为“崇善德”,均由清代大学士、三代帝王师祁寯藻题写。祁的姑姑就嫁入了聂家,可见聂家当年之兴盛。

院门下是甬道,大型条砂石铺就,但随着岁月的幽深流逝,已被商队车轮碾压出深深的辙痕。

院里依序排列着五个院落,有主院、偏院、长工院、私塾、花园,为院套院,此门为“一门锁五院”。

主院大门的门环威严庄重,为牛头虎守门。院内廊柱础石均为青石雕刻的花瓶状,意为出入平安。主院为楼院,既有楼,又有院,在这古时黄土高原的农村是顶级住宅了。

宅院的门窗都很别致,那门搭子有的是如意形,有的呈寿桃形,砖、木、石雕精美诱人。

另一处宅院叫“聂家古院”,临街而建。聂家古院的门前照壁很气派,是座青砖照壁,下有“财源不断头”的精美石雕,照壁对着三座大门,号“一壁对三门”,宏伟而秀气,被人誉为“三晋第一壁”。

聂家每个宅院都有着雕刻,其内容寄托着主人的理想、情致和对后人的教诲。最令人称道的是匾额,有木制和砖雕的两种。聂家套院中的私塾院主屋有一木制匾额,上书“里巷歌功”,是村人邻里制作赠送的,旁边配有木制楹联,漆早已剥落,字依稀可辨。上联为“天半朱霞高立品”,下联为“人中彩凤独蜚声”。据陪同的前任村支书闫书记说,此屋为聂老夫人居住,她姓朱所以誉为“朱霞”。聂夫人私塾收女学生,开风气之先,聂家带领村人兴学、植树、修泉、补路,屡做善事,邻里感沛,于是制匾敬赠。后人有诗赞颂:神棚戏场留槐荫,洗心泉边桧柏青。德高望重举善事,桑梓里巷皆歌功。

看来聂家注重“德行”,除祁寯藻书“崇善德”匾之外,这里二进院的门匾还有“春华秋实”“古训是式”,讲春种秋收,古训就是榜样。第三处聂家院子,人们干脆就叫“聚德财主院”,以德行事,以德聚财,德财天下。

离开聂家大院,在村里一座新建的院子之门楣上,也书写着几个大字“德厚富春秋”,看来德已成为村人追求的目标。

这让我想起了那位德国古代哲学家康德说的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看来我们在大自然灿烂的星空下,都在追求着、建设着共同的美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