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脱贫向富促振兴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7-14 09:35:50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我省考察调研,特别是亲临我市平遥县、榆次区考察调研,对我市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为了进一步坚定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营造全市上下以澎湃热情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舆论氛围,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 晋中答卷”栏目。

栏目将生动呈现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举措和进展成效,特别是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进展新风貌新成就。广泛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励全市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脱贫向富促振兴

图为和顺县康阜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回望脱贫攻坚奋斗路,我们以初心为墨、以实干为笔,一笔一画,描绘出小康生活的壮美图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1221”战略举措为统领,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不断档、无缝隙做好衔接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着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

强机制 动态监测防返贫

“喜迁新居承德政,合家祝福话党恩。”这是张贴在寿阳县松塔镇郭村两间簇新红砖房上的自编对联。新房主人朱艮忠一家是低保户,他家原有三间老窑洞,住过四五辈人。去年10月的连续强降雨,冲塌了老窑洞的边墙。在享受了房屋救灾补贴,并经村干部统筹办理手续、协调建房各项工作后,2022年1月11日,朱艮忠一家四口欢欢喜喜搬进了崭新的红砖房。

去年10月,强降雨侵袭我市。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我市紧盯灾害涉及的431个脱贫村、5.23万脱贫人口、1087名监测对象,制定应对洪涝灾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十条措施,配套专项救灾资金4000万元,重点用于脱贫地区、脱贫村灾后恢复重建等,决不让一户困难群众因灾返贫、因灾致贫。

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必须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全市,一支2000余人的防返贫监测信息员队伍覆盖所有乡村,联动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责任。他们进村入户,摸排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户”7200余户、1.47万人。

我市高度关注监测户、脱贫户日常生产生活,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到位,尽心竭力为脱贫群众办实事,谋幸福——

持续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21年的5335元调升为5695元;引深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万企兴万村”晋中行动中,近百家民营企业与11个县(区、市)的150多个村结成共建对子,投入帮扶资金约5.3亿元;

稳步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今年上半年,9.8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其中外省务工就业1.4万人,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榆社古建成为省级劳务输出品牌……

强产业 端牢“饭碗”鼓腰包

盛夏的太行山,满目苍翠,生机盎然。走进左权县寒王乡段峪村,屋顶、山坡上一片片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打村里装了光伏发电板,我们是晒着太阳把钱赚,每年都有7000元的保底收入。”70多岁的雷海林直夸光伏发电好。如今,光伏发电已成为老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2021年以来,全市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到村达到1.4亿元。

位于龙岩大峡谷景区的昔阳县孔氏乡李家庄村则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运用“以农促旅、产业兴农”新模式,有效带动全体村民人均增收近2万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正逐步成为昔阳县独树一帜的“农旅融合会客厅”。

榆社县以68个整村搬迁村土地集中流转为突破口,引进省医药公司、天生农牧、十四只绵羊等7个龙头企业,带动使用流转土地近2.85万亩,抓好后续产业扶持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做强产业是基础。我市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建成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0余个,成功创建1个省级示范县、12个省级示范片和24个市级示范片。推动1个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精做专做特,推动主食糕品、功能食品等八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榆社、左权、昔阳、和顺4县引进畜牧、食用菌、小杂粮、蔬菜果树种植等新品种34个,推广新技术32项。

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一个个鼓起来的腰包,正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党建+ 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常村,曾经是寿阳县21个贫困村之一。2010年以来,常村的三任党组织书记接续奋斗,带领农民发展壮大玉露香梨产业,夯实基层治理,用“党建链”辐射带动“产业链”“组织链”“生态链”“治理链”,助推乡村振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增到31282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0元增到43.26万元,走出了一条强党建、促发展、聚民心、共富裕的兴村之路。

在破解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管理难题上,和顺县以“党建+”为思路,创新“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即小区隶属城区管委会、受原所属乡镇和城区管委会双重管理,着力提升搬迁小区综合治理。

榆社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以党建为引领,抓住“社区稳定”这个着力点,打造“社区+网格+物业+公岗+居民”五级社区自治模式,全面提升小区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市建强基层组织,持续增强脱贫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推动“一堡垒五中心”建设,持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市194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两委”换届,村“两委”主干“一肩挑”比例达到91%,1084个村实现了至少有一名大学生到村工作,19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事非经过不知难,路须蹚出方为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阶段目标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市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新起点上续写新的奇迹,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张志丽

通讯员 梁朝波

摄影 任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