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灵石

“80后”退役军人的鸵鸟事业

——记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志勇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5-26 08:30:14

2015年,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0后”退役军人王志勇,毅然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回乡发展,在老家翠峰镇靳村的山沟沟里养起了鸵鸟。经过跨领域的转变、创业初期的艰辛和迷茫,他一步步摸索出“专业合作社+农户代养+产品加工基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成了养殖鸵鸟的“专家”。王志勇和他的鸵鸟们为乡亲们撑起了一片天,鸵鸟养殖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

敢想敢干 不怕失败

“我们正尝试用手机直播鸵鸟从孵化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取蛋、喂料、打针等一系列养护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鸵鸟,走近鸵鸟。”

5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鸵鸟养殖基地时,王志勇正在为鸵鸟拍视频,记录各种有趣瞬间。

说起回乡创业的初衷,王志勇说,以前乡亲们爱说一句话:“一进村、三道沟,有女不嫁汤、靳村”,这就是我的家乡30年前的模样。王志勇最初的想法,就是想尽自己所能改变家乡的穷面貌。2015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他把目光瞄准到鸵鸟新型特色养殖产业上。

当时,鸵鸟养殖在全国正处于产业化萌芽阶段,抢抓先机谈何容易?他的想法一开始就没得到家里人的同意。

但王志勇认定了这是个适合当地农民发展的好项目。投资不足,他就拿出自己的积蓄,一次次地累加,赔钱了就当交学费;技术不成熟,他跑遍了全国各大鸵鸟养殖基地考察;买到过弱体育苗,回来后成活率不足10%,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咬牙坚持过来了。直到2017年3月10日,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3年以后才开始盈利。现在产业步入正轨,王志勇的养殖经验也不断丰富,一切都好了起来。

立足管理 延伸产业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王志勇就吸纳了周边10余名村民就业,还通过让村民代养鸵鸟的模式,给予村民相应的报酬,对代养户实行统一提供雏鸵鸟、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统一回收加工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既让村民学会了鸵鸟养殖技术,也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采访过程中,王志勇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只鸵鸟养殖22个月后开始产蛋,第一年可产30枚左右,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能产80至100枚,目前,一枚食用蛋的市场价是200多元,鸵鸟的寿命长达七八十年,产蛋高峰期在5年至20年。鸵鸟蛋可以孵化小鸵鸟,每只能卖到600元以上,按每只鸵鸟每年孵化30只小鸵鸟计算,可收入1.8万元,除去养殖成本,养殖效益至少在1万元。而食用鸵鸟,除了肉可以出售外,皮、羽毛、肉、骨头都有人收购,每年的养殖效益也能达到四五千元。

为了实现鸵鸟养殖的效益最大化,王志勇一有时间便到外地高校学习,并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拜访业内专家。在学习中他意识到,依靠单一产业无法实现综合效益,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延伸产业链条。因此,他紧抓近年来消费者对农村休闲旅游和关联体验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以鸵鸟养殖为核心,发展鸵鸟上下游产业链条。

奋力奔跑 不负韶华

在有了发展鸵鸟上下游产业链条这个想法后,王志勇就开始整日奔波,寻找合作商、采购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迎接挑战并解决困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代养+产品加工基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建成育雏室4间,商品鸟栏5000平方米,现养殖鸵鸟300余只,鸸鹋100余只,苜蓿、玉米等饲料用产品种植面积达50亩,具有成熟的种养殖环境、完善的种养殖条件和专业的种养殖技术人员。

今年,王志勇谋划着以打造“灵石特色鸵鸟养殖产业体系”为发展方向,形成以鸵鸟特色产业为主、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为辅的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他将这一想法告诉合伙人之后,大家的激情瞬间被点燃了,集思广益,全力打造山西省首家以鸵鸟为主题、特色显著的生态农业公园。眼下,翠峰鸵鸟主题农业公园已经有了雏形,园内基础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完善。

王志勇表示,作为一名回乡创业的“80后”,接下来,他要和他的鸵鸟们加速奔跑,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用自己的力量带领更多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 赵光耀 通讯员 郭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