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思凤亭序并诗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3-25 10:07:36

宋·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介休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出将入相50年,封潞国公,享年92岁。有《文潞公集》40卷。

□ 文彦博

杨盈川所居解舍,好治亭榭,其榜额皆制美名,大为远近所笑。夫考室命名者众矣,或即其地号而著,或因其事实而称,揭而书之,斯用无愧。苟异于是,则徒丰其额,美其名,必为有识者之抚掌。 天圣庚午岁九月七日,彦博受命宰榆次。越明年,春正月四日始到官。邑之生齿,受地而附籍者五万二千户,侨居而末业者不胜算。河东之邑,斯最为大,啧言控诉,庭无虚日。敏政者莅之犹惮弗及,顾予菲劣,岂敢逸豫?盖夙夜而在公者,迄三时矣,未窥园圃。岁聿云暮,适西成告登,而邑中之园亭得以观览。县令表位之南,旧有小园,颓废已甚。乃萦垣薤草,惟涂墍茨。无变本而增华,但踵故而加饰。亦既成室,必也命名,可书者有三,而思凤是其一也。询于父老之口,质以往图之载,皆曰:“荀藐尝宰是邑,治有善迹,凤集其境,后人思之,乃用名乡,今县南有荀政乡焉。”愚谓贤宰之迹未可遽泯,因匾是亭曰“思凤”。所谓即地号而著,因事实而称者,斯得之矣。他时居是亭者,诚能修荀公之政,致祥禽之集,则后之人思之,亦如今之思荀公者矣。明道二年五月四日。

诗曰:

荀令弹琴地,吁嗟集凤兮。

想同桑雉扰,应并棘鸾栖。

承乏今无敢,思贤古若稽。

我来求旧址,即署改新题。

不独怀希骥,聊将警割鸡。

一窥循吏表,芳躅愧攀跻。

【赏析】

文彦博雄才大略,经历四位皇帝,出将入相50载,并成为大宋一代名相,并非偶然,而是自然而然。从他27岁所写的这篇《思凤亭序并诗》就能看出其志向之高远,知识之渊博,政事之勤勉,其雄大之才已然初露头角,并预兆了他无量的前程。 《思凤亭序并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杨盈川所居解舍……必为有识者之抚掌。”算是这篇作品的序言,叙说“榜额”“室名”的来由,并引出曾任盈川县令的唐朝大诗人杨炯好治亭榭、榜额好题美名而不务实的故事,并非之、薄之、抚掌笑之。——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务实不务虚的文风和作风;也可以看出,作者敢于对前朝大诗人杨炯所做荒诞事情进行批评讥笑的胆量气魄;并进一步看出,作者并非务虚之人,绝非等闲之辈。

第二段:“天圣庚午岁九月七日……亦如今之思荀公者矣。”为全文核心部分,首先叙述自己来榆次任县令所知、所见、所行的大体情况;接着叙述县衙外一个小园的破旧以及对这个小园的修葺;然后说明为这个小园小亭起名的缘由,引出700多年前的贤人荀藐“治有善迹,凤集其境”的美好政声和祥瑞现象,遂定亭名为“思凤”;最后托出这篇文章的精华和灵魂,“他时居是亭者,诚能修荀公之政,致祥禽之集,则后之人思之,亦如今之思荀公者矣”。——这里,运用了许多的典故,可见其渊博的知识;这里也叙述了为政勤勉的情形,可见其积极作为的精神;这里还显示了他敬贤、思贤、齐贤的思想,而他敢于敬慕并向往荀藐这样的贤人,更可见其高远的志向、宏伟的气度和足够的自信。 最后的诗歌部分算是这篇文章的美丽凤尾,或怀古,或叙新,或言志,或抒情,表达了作者思慕前贤、盼望祥瑞的美好情怀和努力做一名像荀藐一样的循吏的高远志向。——这里,既运用了许多典故,又糅进了许多思贤慕贤的浓烈感情,还表达了见贤思齐的明确志向,既有尊古之心,又有务实之志,还有希骥之望。于是,表心言志抒情,既雅且美还真,这篇文章完美地结尾了。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并不是文采斐然,也不是文意飘然,但却文心正大,文胆雄大,文思远大,显露了其大才大器大成的雏形。文彦博当榆次县令时年仅24岁,却能留下被后世“在龙王庙街立‘两贤祠’与荀藐并祀”的千古政声;他写《思凤亭序并诗》仅27岁,却能留下这篇流芳百世的文章。 文彦博年少才高,后来果然成了历事四帝、出将入相50载的大宋名相,而这篇《思凤亭序并诗》正是其雏凤之鸣。

本文摘自晋中历史文化丛书诗文卷《文心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