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

榆次区修文镇内白村“鱼果蔬”共生基地

输入高科技 输出高产值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1-24 09:56:52

游客在采摘草莓 通讯员 李炳仪 摄

空中种植草莓、“鱼果蔬”共生,一听就很带科技感。为了零距离感受这种高科技的种植模式, 1月20日,记者走进榆次区修文镇内白村白晓杰“鱼果蔬”共生基地的草莓种植大棚,一探究竟。

室外寒风凛冽,但大棚内温暖如春。“哇,草莓果然是生长在‘空中’”,一走进大棚,记者和前来采摘的游客都被眼前的“空中草莓”吸引了。一排排草莓悬挂在钢架两侧,长势喜人,红彤彤的果实在绿叶的衬托下分外诱人,令人垂涎欲滴。

“尝一尝,味道非常不错。”“鱼果蔬”共生基地负责人白晓杰一边摘下一颗草莓递给记者,一边说,“这是利用架式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草莓,由于采用了无土栽培模式及前期精心管理,品相和口感都非常好,在榆次、太原供不应求。现在三个大棚一天产量大约200斤,年产量稳定在3万斤左右,成熟期7个月,一座大棚年利润约15万元至20万元,实现了产量收益双丰收。”

今年26岁的白晓杰是内白村唯一一家“空中草莓”种植户。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了解并学习了一种新的种植技术——温室施肥机立体栽培。年轻人的闯劲,让胆大睿智的他决定进行一次全新的尝试。

2017年,白晓杰开始在自家大棚尝试使用架式立体栽培技术种植草莓。大棚里搭建起一排排高1米左右的钢架,每排钢架上端平铺着约20厘米厚的无土基质,一棵棵草莓扎根于此。整个钢架、基质覆盖着黑色薄膜,下边通着“营养液”输送管道,通过布好的水管喷灌,养分直接融入基质,智能化管控为草莓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020年,在榆次区蔬菜开发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白晓杰新建成一座新型全钢架无土温室,并和无土立体栽培模式相结合,将温室墙体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了土地面积利用最大化,产量提高了40%。立体化无土栽培新模式将观赏性与丰产性相结合,实现了传统粗放式经营向现代化农业智能化管理的转变。

修文镇副镇长杜建军告诉记者,白晓杰采用的“鱼菜共生”技术是将水培蔬菜与水产养殖两种不同的养殖方法结合在一起,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供给草莓,被草莓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实现生态、环保、效益的良性循环。目前,白晓杰已注册“晋榆老白家”商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鱼菜共生”技术也开始向外输出,与多家农户进行合作。

经过几年探索,“空中草莓”既鼓起了白晓杰的“钱袋子”,又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受益。白晓杰不仅带动当地农民10余人就业,还在榆次区6个大棚进行了技术推广,为其他种植户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种植模式,引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闫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