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9-24 09:15:06
公园绿地遍布、鲜花美景养眼怡情,街巷道路打通铺平、公共设施便捷舒适、出行愈发便捷顺畅……行走在市城区的大街小巷,景色宜人,无不让人感受到城市建设的更新变化。
城市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积极践行“为民城建”理念,坚持对标一流,深化改革创新,强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宜居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市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环境持续优化、民生明显改善,城市规划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
扩容升级拉大城市框架
作为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太原都市区核心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扩容城市发展规模,在生态宜居理念的推动下,靠前站位、顺势而为,推动市城区由南而北、自西向东、从内至外发生新变化。
大道如虹通四方。为了实现城市路网快速连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渠道投资建设市政道路:向北,龙城区域加速百里龙城大开发,开启太原晋中一体化建设新进程,鸣谦大街拓宽改造,有效改善通行条件,解决北部城区雨水排放问题,促进太原晋中互通互行更加便捷,提升道路两侧形象。向南,农谷大道纵深连接太谷,融合“一市两区”,助力晋中国家农高区快速发展,推动市城区联通提档;修文园区333县道、铁西路及铁东路等5条道路提升改造,完善市城区西南方向路网结构,大幅改善园区通行条件,园区步入发展“快车道”;经纬南路改造,高效连接思凤街、蕴华街,让群众出行便捷舒心。向西,榆次工业园12条道路旧貌换新颜,环境得到大提升;作为旅游路、休闲路、防洪通道的淳湖路建设推进,打破全城雨水排放瓶颈。向东,广安街挺进汽车园区,拓展服务半径;昔榆高速开工建设,贯通东山平川,市域发展的东大门更为宽阔。
2016年以来,我市紧盯路网建设,拉大城市骨架,扩容发展规模,累计投资248亿元实施了63个出行畅通项目,新建及改扩建道路367.5公里,建设各类节点桥梁59座、人行天桥38座,随着一大批道路项目的完工,市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改善,形成内外两环闭合连通、高效循环,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了城市发展潜力。
重点工程拔地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力百亿城建重点工程,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绘就城市新蓝图,开辟发展新境界:北部,以龙城大街为轴,布局了“一轴一环三带多组团”的发展格局,与太原龙城大街形成40华里经济长廊,项目建成后,龙城大街区域形成滨水自然景观和“五水共济,五福汇聚,水流绕行,百福聚臻”的美丽画卷,“一半森林一半城,城在林中水在城”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东部,高起点规划实施了万亩职教城项目,这一项目是推进产城融合、产教研融合的重大工程。建筑单体总数90栋,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南部,百里潇河生态长廊建设如火如荼,2018年高标准实施22.5公里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2019年启动了26.5公里生态修复和治理,全面修复潇河生态功能,建设环城休闲文化新业态经济长廊,整个项目于2020年全面建成对外开放。
2016年以来,市城区累计实施了308项城建重点工程,随着一大批项目建成投用,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环境都有了量的扩容和质的提升。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这就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城市建设的中心位置,让人民来衡量城市建设的成效。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持之以恒补短板,集中力量提升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城市变化给群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群众身边小事,以“微服务”撬动“大民生”。眼下,在我市各城建项目的工地上,到处都是建设者的身影,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聚焦服务群众,解民忧办实事。我市坚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发展工程、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以来,年累计建成5.87万套、分配5.87万套,城镇住房面积达到了40.14平方米,超过全省“十三五”目标要求(38平方米),真正打造成了群众的安居暖心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3.9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强化公租房保障能力,3.25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作为一项以“新”换“心”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启动改造老旧小区67个,12个已完成改造。群众普遍关心的“国有土地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等工作,正细化目标,优化方案,强力推进,让群众感受到城建新作为。
“我们小区已经建成十来年了,住的都是老年人,上下楼出行很不方便,给我们装上电梯,这是我们的梦想啊。”家住市城区安宁街烟草小区的业主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不仅家里住着舒心,小区打造得更让人称心。”谈起小区的变化,居民们也是一脸自豪。全市目前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9部,6部电梯已经组织施工,14部电梯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更加完善。随着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人文化宫、体育馆副馆、晋中一院新址、三馆、老年养护院、市委党校改造安置、迎宾北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项目等项目先后投用,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大唐双语、山大附中晋中学校建成投用,山西职教港、经纬中学二期、榆次一中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万达广场、伊甸城、奥特莱斯、巨燕广场等大型高端综合商业体先后投用,丰富了城市休闲生活元素,提高了市民幸福宜居指数。
城市生态环境大幅改善。139记忆一期、顺城公园等项目如期建成开放,成为市民健身休憩的新去处和城市的新名片;潇河综合治理有效推进,河道治理全面完成,使母亲河的生态功能全面恢复;百草坡雨水收集系统的基本建成,城市海绵效应极大提升。特别是“五水出山”、环城旅游绿道、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等项目的实施,构建了生态治理大格局。住建领域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670户,2019年实现了静态清零目标,危房改造鉴定46745户,住房安全认定98623户,实现住房鉴定认定全覆盖。完成了覆盖6个县的易地搬迁工程,新建26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和分散安置人口26426人,实现“旧房拆旧复垦、安置房入住”两个“百分之百”目标;全力攻坚帮扶榆社云簇镇10个贫困村, 2019年底“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10个村全部脱贫退出。
活力创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了住建行业加快发展。我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跑全省,在全省率先完成与全国系统联网对接和试运行,审批时间分别比全国、全省改革目标缩短15个和5个工作日,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缩减项目开工时间三分之二,入选中组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的生动案例”,成为全国投融资体制改革领域唯一案例。
项目投融资上,我市加大了社会化融资力度,大力推行PPP模式,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2016至2017年,市城区实施PPP项目21个,总投资202.4亿元,社会投资占比达80%以上。其中龙湖街东延、锦纶路北段及迎宾街改造工程被评为国家级PPP示范项目,市城区东南外环快速化改造和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项目被评为省级PPP示范项目,这些PPP项目投资规模及规范程度位居全省前列,为加快创新融资模式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招商引资上,我市加大了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了杉杉集团、大连万达集团、首创集团、保利集团、山西建工集团、中铁17局、中国20冶集团、中国13冶集团、深圳建艺集团等国内500强、大型国字号企业或上市集团落地晋中,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美丽宜居村镇建设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2016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市”目标,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2018年圆满完成了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深入开展35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建制镇占比率60.3%,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值25%。开展了99个村容村貌整治、4个乡村建筑风貌整治“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国传统村落77个,排名居全省第二,美丽宜居村镇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风雷激荡,岁月峥嵘。如今,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张张“民生清单”不断拉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磅礴力量让全市聚力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晋中将会不断书写民生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闫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