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国内

20年,很多国际组织衰落了,它却不断壮大

来源:玉渊谭天时间:2021-09-19 13:29:56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

2001年宣布成立的上合组织,诞生在冷战后新旧国际秩序转换的关键时刻,现今,已是全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这次会上,再次启动了接收新成员国程序,并吸收了新的对话伙伴。

这与冷战遗产北约,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就在这两天,北约,又因结盟再生嫌隙。

美英澳三国,要建立三边安全机制,扶持澳大利亚发展军用核技术,导致澳撕毁了此前从法国采购潜艇的协议。为此,法国撤回了驻美大使。美国从阿富汗仓皇撤军给北约盟友留下的裂痕再度被加深。

同样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在开放还是封闭、包容还是排他的选择上为何如此不同?

“选择”背后的历史潮流,习近平主席在会上,说清了。

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唯一一个。站在上合组织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在总结过去20年时,重述了“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

从2013年至今,弘扬“上海精神”,是习近平主席讲话的主线。上合组织20年的历史,也是20字“上海精神”的实践沉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给谭主解释了这20个字的内涵:

它为解决世界多样性、差异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超越西方冷战思维的解决办法。

20年前,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美西方国家,仍在奉行那张旧的“药方”——以“自由”“民主”为名,通过战争或颜色革命的手段,打压、排挤他国。

天下苦美久矣。

基于政治互信、平等协商的上合组织应运而生,并由此开创了“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

这种关系模式,由中俄等上合组织发起国践行和引领。不久前,中俄元首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理念再次接续传承。

这样的理念,也贯穿到了上合组织合作的优先方向——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上合组织,是最早提出打击“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国际组织。元首会议前,“和平使命-2021”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在举行。在疫情之下,能够举办多国军队共同参与的演习,各国互信的基础可见一斑。

早在2014 年,为促进成员国打击极端主义,习近平主席就在当年的峰会上,郑重倡议各国商定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

此后两年的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接连倡议加紧商签公约,完善相关法律基础。2016年的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还提到这样一句话: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上海精神,讲求互利,谋求共同发展。

谭主注意到,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约12%,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今年1月至7月,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增幅更是高达41%。

发展成就,证明了“上海精神”的生命力,也增加了上合组织的感召力。2017年,上合组织又迎来了一次重要变化,扩容。

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成员国正式加入,上合组织成为了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18个国家制度不同,文化各异。尊重多样文明的“上海精神”需要再次被赋予新的内涵。

扩容之后的首个轮值主席国,是中国。之后举行的青岛峰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习近平主席的引导和推动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那次峰会最重要的政治共识,被写入上合宣言。

邓浩告诉谭主:

上合组织,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生动实践的平台。扩容之后,上合组织成员国从6个到8个,开启了中亚和南亚两大区域的融合,这意味着差异性更大。针对这一新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

过去20年,是国际格局持续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20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成员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的20年。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走过20年的上合峰会,今年,有些不一样。

此次会议的节点,正是美国盘踞阿富汗20年、用军事力量“重塑其他国家”的终结。在元首理事会会议之后,上海合作组织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举行了一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是集安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这在上合组织20年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再加上这两个组织包含了阿富汗所有的周边国家,阿富汗,成为本次峰会期间讨论的中心议题。

乱与治,是阿富汗眼下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全球各国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

习近平主席给出的解决方案,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上海精神”一脉相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告诉谭主: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阿富汗的前途命运由阿富汗人自己掌握,这样的理念体现了上合组织始终尊重不同国家的差异性,包容世界的多样性。

尊重,一以贯之。早在2018年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已经提出坚定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

在本次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也提出了三点意见建议。其中的逻辑,许涛作了分析:

首要是确保阿富汗和平,第二是推进阿富汗重建,第三是防止人道主义危机。

现在,三分之一的阿富汗人不知道他们的下一顿饭从哪里来。

急人所急,雪中送炭。就在峰会前一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中俄巴伊阿富汗问题四国外长非正式会议,并承诺,中方将向阿富汗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和捐赠疫苗。

与会成员国,还有一个共识:美国不能甩锅推责,一走了之。

阿富汗危机的源头,正是美国。

本周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明确表示,美国仍不会取消对阿富汗的制裁。正如“今日俄罗斯”的分析,美国在结束一场战争的同时,又对阿富汗发起了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

作为阿富汗困难局面的始作俑者,某些国家更应该吸取既往教训,对阿富汗未来发展承担应尽责任。

许涛告诉谭主: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对一个与自己的文明和政治传统有天壤之别的国家进行所谓的‘民主’干预,结果,都是悲剧性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美国几十年,都没有弄明白。干涉阿富汗的教训,还不够痛。美国到现在,还在靠对抗和树敌笼络盟友。

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嫌一个北约不够,又联合英国和澳大利亚成立了“小北约”,建立了一个名为“AUKUS”的三边安全机制,在这个架构下,美国将协助澳大利亚发展核动力潜艇。

和平稳定,比金子还珍贵,但美国,唯恐天下不乱。

只不过,这种根深蒂固的对抗思维,正在反噬自身。潜艇事件,让法国感觉自己背后被捅了一刀。就连“五眼联盟”中的新西兰也表示,澳大利亚核潜艇将被禁止进入新西兰水域。

▲ “北约分裂的重要标志,不是因为任何外面的国家,而是因为(联盟)里面的钱。同时‘五眼联盟’变成了‘三眼’。”

正像网友所说,北约的破裂不是由任何外部国家造成的。

以结盟之名行对抗之实的老路,正在分崩离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次的上合峰会上,正式启动接收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吸收沙特、埃及、卡塔尔为新的对话伙伴。

许涛告诉谭主:

上合组织创新了国际组织的构建方式,不以共同或相近的价值观为基础。尽管最初的6个成员国就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和历史差异,但大家有共同的合作意愿。跨越差异性,构建共同体。

上合组织,呼应了国际关系的新潮流。正像习近平主席所说:

我们应该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史潮流中把握前进方向,在人类共同发展宏大格局中推进自身发展。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眼下,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上合组织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生命力。实际上,上合组织周边地区并不安宁。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告诉谭主:

这20年,中亚局势复杂,面临诸多挑战,周边先后发生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颜色革命也频繁出现,但自始至终,中亚没有出现大动荡,也没有像中东一样,因为地缘政治博弈而冲突不断,这件事本身,就是上合组织的贡献。

巩固发展之基,合作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今年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上,与会领导人签署了30份文件。

其中,就有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相关的文件。半个月前,这个组织刚刚召开政府间理事会会议,专门批准了铁路货运数字化优先措施计划。

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建议,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尽快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第二年,协定签署。

目前,上合组织国家境内铺设了超过1300万公里公路、31.2万公里铁路。互联互通,成就了发展之路。

20年,上合组织的经济总量比成立之初增加了13倍多,接近20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比20年前增加了整整100倍。

快速增长的秘密,藏在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中:

共建“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我们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

孙壮志告诉谭主:

上合组织成员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和俄罗斯还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合作。

协同并进,海纳百川。

在中俄的引领下,上合组织正在进入参与全球治理的快车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以视频方式参加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

过去这几年,上合组织已经先后与联合国、东盟、独联体等诸多国际和地区组织或机制建立联系和协作——上海合作组织早已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地位。

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这是中国的理念,也是上合组织的准则。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世界,不该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潮流。

而今,新的历史潮流,已无可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