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织建设稳步推进

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的蓬勃发展 (1937.7--1945.8)

来源:新华网时间:2021-06-11 15:39:01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开展。晋中在敌后战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领导华北游击战争、党的工作、根据地建设的指挥中心所在,又是连接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三大根据地和延安的交通枢纽。

分头建党 (1937.7—1938.5)

1937年下半年,适应抗日战争形势,中共山西省工委、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八路军129师、中共冀豫晋省委驻扎活动晋中期间,组织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发展党组织,于各地相继组建12个县委,分属4个特委领导。

中共晋中(同蒲)特委(1937.8—1937.12)

中共正太特委(1937.8—1937.12)

中共晋中特委(1937.11—1938.5)

中共晋东特委(1937.12--1938.5)

和顺石拐村成立晋中特委

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召开石拐会议后,中共冀豫晋省委决定在正太特委的基础上组建晋中特委,领导榆次、太谷、寿阳、昔阳、和顺等县党的工作,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做出积极的贡献。

巩固发展 (1938.5—1939.10)

1938年4月,粉碎日军第一次“九路围攻”后,晋中作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基点和中心区域,党的力量迅速发展。为此,中共冀豫晋省委成立了统一领导晋中和冀西地区的中共晋冀特委。1939年2月后,日军侵占和顺县城、控制和辽公路,晋冀地区被分割,中共晋冀豫区委(即省委)决定分设晋东(习惯称晋中)、冀西特委,4月改称地委。

中共晋冀特委(1938.5—1939.2)

中共晋东(中)特(地)委(1939.2—1939.10)

壮大胜利 (1939.10—1945.8)

1939年7月,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以晋中为主战场之一的“百团大战”,各级党组织动员10万以上群众支前参战,为打击侵略军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1941年到1942年,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发动群众战胜困难,在对敌斗争中坚守阵地、巩固发展;1943年到1945年8月,领导以大生产运动为载体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摆脱困难转入主动,反攻榆社,智取马坊,收复和、辽县城,组织祁、太、平战役,贯彻执行党的七大确定的路线方针,解放昔阳县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期间,晋中地域内:榆次、太谷、祁县的同蒲路西地区与介休、平遥的路北地区属晋绥根据地;寿阳、榆次的正太路北地区属晋察冀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辖区内,介休、平遥、灵石的同蒲路东地区属太岳根据地。其余大部分地区属太行根据地,分属太行(晋冀豫)一、二、三地委领导,中共太行(晋冀豫)二地委(二分区)主要驻扎活动于晋中地域内。

中共晋冀豫一地委(1939.10---1941.1)

中共晋冀豫二地委(1941.1—1943.10)

中共太行二地委(1943年.10---1945.8)

左权县高家井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晋冀豫区第一次党代会会场

榆社堡下村太行二地委驻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