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6-03 11:02:35
纵横交织的路网助力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迸发更大活力。 记者 张昊宇 摄
夏日时节,万物葱茏,晋中大地处处好风光。
近日,我们沿着京昆高速一路前行,行至太谷区,看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发展的强劲脉动,看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看晋中转型蹚新路的奋进姿态、崭新面貌。
农谷舞龙头,为民铺坦途,乡村谱新篇。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农”为本发展现代农业,以“谷”为核推动科技创新,在科技研发和创新上不断发力,搭平台、引人才,全力促成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为人民群众铺就了迈向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
随着龙头企业和科研人才的集聚,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辐射效应渐显。走进太谷区范村镇,登上西曲河村的旱垣山坡,放眼望去,一排排银白色的日光温室大棚就像一列列幸福列车依次排列在这片土地上,载着西曲河人驶向增收致富的大道。
“便捷的交通,农谷的引领,先进的技术,精细的管理,优质的农产品,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西曲河村的变化,村民乔耀文打开了话匣子。西曲河村地处丘陵和山区交汇处,荒山荒坡众多,自然耕种条件较差。为破解这一难题,村干部们大胆构思,将温室“移”上荒山,建起旱垣温室。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落户太谷、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则为西曲河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18年,晋中田森集团入驻西曲河,集中流转土地500亩,采用“合作社+企业”模式发展番茄种植,合作社吸纳全村60%的村民以集体土地入股,一座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往日的旱圪梁,成了我们致富奔小康的聚宝盆。我们庄稼汉从‘会’种地也成了‘慧’种地。过去种西红柿,大水漫灌,人工施肥,一年辛苦下来,收益也一般。现在经营着3个西红柿大棚,采用水肥一体数字化系统,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一年能挣七八万元,小小的西红柿让我致了富。”乔耀文说,“来,你快看,我们西曲河智能化水肥一体设备,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需求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肥料标准化配比、浇水施肥时间、施肥量、浇水量等设置,配兑肥料溶入灌溉用水,采用浅埋滴灌方式随水直接注入作物根区的土壤,实现随水追肥、水肥一体,以达到控肥增效的目的。”
旱垣之上,摘下“幸福果”,过上美日子。谈及未来,乔耀文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现在,金源华能、富贵养殖、田森集团等企业已经落户到村里,栽葡萄、种香梨、育肉牛、养肥猪,阴坡种树、阳坡建棚、猪牛上山、药茶进沟,地尽其用,昔日的荒山变为“金山”,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走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光大道。
通达便捷的交通路网,大有可为的希望热土,吸引了巨鑫农业、番茄小镇、稼祺藜麦、华为、阿里巴巴等农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入驻,一批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设立。汇聚的各类英才、创新的丰沛供给,赋予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藜麦研究院,山西农谷稼祺种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截至目前,该基因库已经积累了3200余份藜麦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最大的藜麦种质资源基因库。
在中科院智能农机农谷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类实验操作。“智能农机农谷实验室已引入不少于5名中科院的博士技术带头人,研发包括智能农机设计、智能机器人、智能识别、电池、核心元件等。”智能农机农谷实验室技术员赵源杰向记者介绍,针对有机旱作农业以及各类地形地貌,他们还将研发小米等具有山西特色农作物的耕、种、管、收全生命周期的多型号智能农机装备,为无人化示范作业奠定基础。
5月22日,作为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四大分会场之一的晋中分会场,在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各地的人们沿着通达的路网相聚太谷,交流前沿科技,碰撞创新观点,共谋乡村振兴,共推“三农”发展,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正成为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对外窗口。
便捷的高速公路网也织就了万千村民出行的幸福网,串起了我市乡村振兴无限美好的新蓝图。
榆次区北田镇的种植大户张秀琴也沿着高速来到位于太谷的山西东辉世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集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为一体的智慧大棚,令她大开眼界。她说:“在这里,水果‘渴了饿了’‘ 冷了热了’,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表达需求,技术含量太高了。现在交通便利,开车一会就来了,我们想来咨询学习一下,也想把我们的产品质量抓一抓、技术含量提一提。”
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让我们沿着高速继续前行在晋中大地,喜看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绘新卷!
记者 李晓雯 通讯员 温 枭